衡量艾灸效果的标准:灸透的感觉
范长伟老师讲述的衡量艾灸效果的“黄金标准”——灸透。
灸透,阴阳转化
常规的医书是这样记载:一种病症,调配一组穴位;一个穴位灸几壮,或灸多少分钟。
但这只是表面功夫,实际的功夫而是在施灸的火候,一个穴位在施灸过程的微妙变化,关键在于这个穴能不能灸透!
“外治法”不论是推拿还是艾灸,在效果上要透过穴位及人体找到那个“活”的感觉。
这个就是一阴一阳的问题。
阴的表现发死发僵发硬,不灵活。活的和死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
死的像石头一样,摸上去的感觉是凉的硬的,僵的,死沉沉的。
通过艾火一灸,摸的时候那种硬的僵的发死的感觉不见了,一上手一摸有弹性了,柔软了,柔和了顺了,
一块冰一杯水的形与质,就是阳气与阴气能量的变化。
这就叫有变化了,这就要靠火的温气一点点透进去。
只有火才有这力量。
感受变化
说穴位,穴位重要吗?穴位重要,但也不重要。
什么最重要呢?气!气最重要。
我们要去感受,这功夫在哪里呢?
不在穴位上,通过灸火的能量调和,全在手底下,用心去查照这种变化。
没灸之前,没介入火之前要摸那肉、筋、骨头,它那感觉是什么感觉?
就像摸一将亡之人与摸一婴儿之差别,又一健康之人与重病之人的差别,将其手下的反应感受牢记心中。
灸着灸着再摸这感觉,肉、筋、骨摸上去就不一样了:
平常呢,我们一上手摸,就只有皮动,剩下的全部都是死的。
有弹性了,有韧性了,摸哪里它都不硌手了,不僵了,不硬了,摸哪里都顺了,手在皮肤上一转,这肉甚至骨头,都跟着起来了。
气通了,这个人的骨头顺了,筋也顺了,肉也顺了,血也顺了,都顺了,就通了,也就活了,手底下要感觉到这种变化。
这就是中医的神奇,就是一种微妙的感觉。
这种变化的感觉,可以通过患者的四个层面来验证对穴位施灸的效果:
第一层是:形,形顺了,肢体恢复了正常的姿态;
第二层是:质,质柔了,筋肉有弹性,关节灵活;
第三层是:气,能感觉到患者说身体里面暖了热了;
第四层是:神,他觉得舒服了。
形,质,气,神,这才叫标准。
一捂一熥
灸一灸,气进去了,手要往上一放,一捂一熥,这个手相当于锅盖,火要捂住。
做菜为什么要加锅盖,闷饭的时候为什么加盖子呢?不让热气散出去,
冷水有水蒸气吗?水开了有水蒸气!
到什么时候有水蒸气呢?
气进去了,在手底下,皮肤和手有潮湿、湿润的感觉,这代表着什么呢?
透了,那馒头,冷的,摸上去会有潮湿感吗?
熥透了,软了呢?就有弹性了,就湿润。
冷的东西经过火一化,就像冰一样化成了水,
人体壅塞的东西经过火一化,一熏发,那么这个水就湿润,皮肤湿润,肉里藏的水就表现出来了,
你这么一揉,从质上能感觉到变化,从形上能感觉到变化,这种感觉出来了就到位了,这个穴位就算灸透了。
本文转载自:传艾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