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扶阳灸法?灸法的扶阳三论
扶阳灸法,是灸界名家范长伟先生创立。
范长伟师从京城针灸按摩名家韩温溪老先生,后又拜入山西灸界泰斗谢锡亮老师的门下。
他通过20多年:
深挖古人“移天阳之火于艾,借灸火扶阳驱阴”的思想内涵,
并将散落古籍善本中的燧火文明,医道文化,灸方技法等进行融合,
依据火生一气、灸调四象、五气施治的调养理论,
利用艾火燃烧所释放的高低温度,刺激人体相应的经络穴位,而
达到补泻、调节、治理生命整体与局部气机的盈亏、紊乱与壅滞的一门简易自然疗法。
“燃艾扶阳,柔形运火,以火化气,以气摄神,神气双养,正存邪除”是扶阳灸法的重要核心。
扶阳灸法特色
一、扶阳三论
古人云:做事必先明理。理明则事简。
要想熟练的运用灸法,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是首先且必要的。
扶阳灸的学术理论,系统称为“扶阳三论”。
火生一气论
气动相变论
八阵施治论
1、火生一气论:
通过讲述生命的三大元素,明确了火作为生命的核心,
具有主宰和统领的地位,强调了阳气在养生治病过程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并以此肯定了灸法的殊胜性,给予了艾灸人充分的信心!
同时,站在整体一气的高度,通过阐述后天脾土的功能,
强调了中土在生命中扮演的中心角色,并确立了以调中土阴阳来调全身阴阳的大道至简之法!
2、气动相变论:
通过阐述一气的运动,站在四相的角度,看待天与人阴阳的形成与变化过程,
进而明了阴阳失衡的根本原因,从而帮助学人确立了以调升降浮沉来调节人体阴阳失衡的方便之法。
3、八阵施治论:
通过首定阵位,次辨寒热,再判虚实,补泻分明的理法纲领,
将临床调理所必需的辨证,配穴,施灸三大关键环节化繁为简,
为灸疗的运用提供了一套有效、安全、精准、实用的临床指导理论系统。
二、技法特点
《内经》云:上工调神。
调神也是灸法实操的最高境界。
灸法有三层:百姓之灸在用火,医者之灸在调气,圣者之灸在摄神。
扶阳灸对灸法三层境界的掌握,循序渐进,路径清晰,由低到高的过程。
通过训练学人形体的柔顺,对气的觉知,对神的体悟,
从而精准把握灸法实操中“形、意、气、力、火”的要点。
最终沿着柔形运火、以火化气的一、二层台阶达到以气摄神的最高灸法实操境界。
三、配穴精简
人体穴位有名字的约有720余处,如何在众多穴位中配穴施灸。
《易经》告诉了我们一个简易的道理。
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扶阳灸通过对人体一气的探究,依据扶阳三论,执简驭繁,
建立了以养气1穴、调气4穴、治气8阵为核心运用的扶阳灸配穴系统。
不仅让学人能轻松掌握扶阳灸运用的35个单穴,更能通过学习扶阳灸配穴系统,
广泛运用于亚健康调养或绝大多数症状的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