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悬灸术四大手法:回旋运气法

我所分享的,更多的是形的部分,更深层次的东西还没有能力去阐述清楚,因此,会比较表浅,有讲得不到位或者有误的,请批评指出。

一、扶阳悬灸术四大手法

扶阳悬灸术有四大手法,分别是回旋运气法、悬定拢气法、雀啄压气法和摆尾行气法

回旋运气法,用于“温开经络”,

悬定拢气法,用于“温行气血”,

雀啄压气法,用于“激发经气”,

摆尾行气法,用于“引导气血”,

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目的。

对于小孩子而言,经络比较通畅,我们用得最多的是回旋运气法和悬定拢气法。

由于悬定拢气法好多人都会,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回旋运气法上,它也是我们平时做悬灸的主要手法。


二、要有慈悲心

在扶阳门训中描述道:

扶阳一门,立慈悲心,化大众苦,燃艾灼印,成艾灸人,自吾立规。

扶阳门人,三印为徒,一印心理,以示恒爱,二印天阳,以示普照,三印地阳,以示温馨。

从这里可以看出,扶阳悬灸术,最重要的是慈悲心,整个艾灸过程都要有心阳的参与,以灸入道。

没有心力、大爱、愿力参与的艾灸,是不完整的艾灸。

所以,在我们的悬灸手法中,处处都有心神的参与,把握住这点,我们的手法就成功了一半。


三、施灸手法意旨

在具体的手法意旨上,有这么一句话,需要领会:

燃艾扶阳,柔形运火,以火化气,以气摄神,神气双养,正存邪除。

这里提到了有关扶阳悬灸的精气神三个方面,

第一步就是柔形,

第二步是化气,

第三步是摄神。

在悬灸的过程中,左右手需要相互配合,右手持艾,左手护艾,左手随着右手的运动而运动,或者说右手随着左手的牵引而运动,一虚一实。

左手护艾,从大的方面说是两手形成阴阳,从小的方面说,一个是拢气的作用,

另外一个也是感应艾火的温度,以便我们调节艾灸的速度高低等。


四、守意摄神:开穴、候气、得气

开穴

在灸穴位之前,要对穴位进行开穴,就像是连接电源,有两种方式相结合。

一种是按揉的方式,四肢的穴位可以用拇指揉动;

躯干的穴位可以用全掌或者掌根的揉动,类似于揉腹的动作,皮不动肉动;

腹部的穴位就可以直接揉腹了,但也不一定要做那么全。

另外一个就是经络的疏导,这个成人用得多,我们艾灸有气至病所的说法。

灸能要循经传导或者扩散过去,要通过对经络的疏导,让这条路通畅才行。

候气:双方静下来,注意力完全集中

候气是艾灸前的准备工作。

施灸者和被灸者要在放松的环境下守神,施灸者把心神聚集到被灸者和施灸穴位;

被灸者收起心神,内观被灸位置,随时做好感受艾的气的传导。

施灸者要求松腰沉肩垂肘,收神平静呼吸,心念四宏愿,升起慈悲心,心力愿力形成气场,知行开始合一。

得气:灸者,被灸者,艾,三者正式接通

艾火从远到近徐徐而来,停顿片刻,又徐徐而去,仿佛人体的冰川突然遇到火的种子,

也仿佛用骄阳一次次温柔而有力量的撞击着冰面,

两者间慢慢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应,

被灸者会感受到那种灸的能量似有似无的状态,从而身体和意识会去尽力感受和搜索这个状态,

我们把这个叫得气。

候气和得气,都是对施灸者和被灸者意识或者说心神层面的一种融合,敞开心扉,接纳对方。

这是我们用心力去化解心结的重要一步。


五、柔形运气:起势、得势、运气


起势:

起势的重点在于发力点,扶阳悬灸要达到柔形,力量就会源源不断而有韧性。

这个力是从最强大的腰部发出来。

通过腰部发力,力量传到肩,再传到肘,最后到腕,形成艾的运行。

力量在传递过程中,失去了它的刚烈之性而变得韧性十足,整个肢体和艾的运行,也是柔性十足。

艾灸手法:回旋运气法


得势:

被灸的穴位要看成一个面,我们喜欢比喻成一团寂静的河水,艾灸的目的,就是把死水变成活水。

怎么才能活,那就是搅动,以穴位为中心,一圈圈的搅动。

艾条就象一根棍子,从中间向四周扩展,

一环套一环,慢慢扩大,再又

一环套一环,慢慢缩小,这样形成一个漩涡,如同飓风般,中间穴位形成负压的虚无,

这样艾的能量会不自觉的渗透进去。

得势的重点在于这个一圈一圈的运行轨迹。

通过身体的发力,整体的协同,让艾条的运行轨迹成为圆形的环状,

在这个运行过程中,是一开一阖,实力开出去,虚力阖回来,

左手负责拢气和牵引,右手负责运气化力透火,身心艾一体,艾灸之功也。

艾灸手法:回旋运气法


运气:

达到运气的要求,在于回旋柔形的程度,因此,我们要做到三点:平、圆、滑。

平,就是艾条回旋在一个平面上,要稳得住,不能忽高忽低,忽上忽下;

圆,就是回旋的轨迹是一个圆圈,一环套一环,圆的轨迹是平滑的,才能流畅,另外圆形的运动是紧灸慢移,慢慢的移动;

滑,圆形的运动中,是流畅的,滑动式,可以有快慢的搭配,但不是生涩的,

特别是在圆的两个拐角,很容易顿住,这个时候要善于借助身体的力量和提腕的动作进行规避。

平圆滑做到了,就比较容易在两手和身体间形成一种开阖之力,你明显感觉到一种柔韧的惯性相互牵引,

那种淋漓尽致的酣畅感,达到扶阳范师说的,被灸者舒畅,施灸者也舒畅的境界,

这也是施灸者能在那里一灸两三个小时不累的奥妙所在。

艾灸手法:回旋运气法


六、化力透火:灸按结合

按导在艾灸中占据比较大的作用,灸的能量补充,是慢慢渗透的,渗透不进去就会向外散出去,

这个时候就需要按导手法让能量更好的进入身体里。

对于回旋运气法的按导手法主要是按摩,就是整个艾灸面的摩动,

意带动手掌的动,意到力不到,感应气的变化,最后缓慢抬起手,在似离非离的状态下,慢慢移开手。


七、练习回旋运气法 感悟

在练习回旋运气法中我的一些感悟,都是我在不断练习艾灸手法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和思考到的。

第一是破冰之阳很有必要。

这是在唐山龙泉寺公益课上范师讲的,记得还是第一天学习的作业。

老师把这种在凝神静气状态下,艾火从远及近,仿佛人体的冰川感受到远方徐徐而来艾火之骄阳的感觉,称为得气。

那种温煦的来来往往,仿佛是骄阳一次次温柔而有力量的撞击着冰面,慢慢的打开一扇门,让天地开始交融。

之前只是感觉这个操作挺有意境,也符合扶阳要意,对双方的凝神静气也很有用,

但这一次在操作中,被施灸者在不通畅的部位,竟然随着灸火的来往出现一次次不热而痛的感觉,这种灸感来得真是好。

第二是回旋出的涡流。

范师说要以施灸的穴位为中心,通过旋的动作,形成一个漩涡,这样气才能更好的从中心透进去。

小时候都在水面上做过这种动作,也正是回旋运气要求的平圆滑的动作要领。

在具体操作中,起势宜慢,我是这种感觉。

刚开始回旋起来特别没有感觉,当时只怪自己操作不熟练,后来慢慢想起来,

除了这个原因外,还应该有这个回旋的势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怎么做都感觉不顺畅,有些别扭。

那么这个时候特意的慢下来,就象刚开始在水里旋棍棒一样,用点力,很慢的搅动,就能慢慢带动整个水体。

那么具体到回旋灸中,就是用腰劲和意,运出来的强大力量,

慢慢地找到感觉,慢慢地快起来,形成整个水体转起来的势。

施灸回旋出的涡流

在这个旋的过程中,宜连贯,而不要刻意停顿,

以前在起势过程中,为了学会使用腰劲,都是有意让腰停顿,让力量传到胳膊到手,这样练会了力量的传导。

现在想想,在搅动水体过程中,突然的停顿,也是对运势的一种阻挡,

这也许就是以前总感觉哪里不顺畅又找不到原因的根源。

连贯起来后,在转的过程中,眼中看到的是目标穴位,心神中闪现的却是那一圈圈的涡流,

手随心动,心随手移,顺势而为,越转越轻松,也越转越惬意,不像以前那么累,酐畅莫名。

第三点是回旋出的阴阳。

回旋不止是搅动,老师有讲万物负阴而抱阳,也有讲回旋要动静结合,形成阴阳,

但毕竟说出来还是很通透,感悟起来太难。

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快慢结合,这样就形成阴阳了,

最开始也是刻意这样做的,后来慢慢意识到慢不是慢下来那么简单,

而是在于“运”起来,运气运艾,只要运起来,自然就慢下来,慢是过程不是目标,

不能为了阴阳而做出阴阳,那实际上是得不到阴阳的。

后来慢慢又意识到一个回旋实际包含着:

开-运-阖的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做到位,连贯起来,自然也就是有快有慢,阴阳交替。

第四是回旋中的四相。

扶阳灸的气动相变论是核心之一,每一次旋转,有了阴阳,肯定也会出现四相的升降之机。

于是想着自己做回旋的过程中,以目标穴位为中心,起势左旋,这是不是升起来了?

运艾到极阳,右阖为降,收到极阴,可不可以算是一个四相的变化?

但对人体而言,怎么样的感受才是春夏秋冬的变化?

结合老师说的艾火的远近,可以想象一下,艾火为天阳,左升右降,

升的过程其实是我们运艾的过程,如果运艾时往左往下行,离人体慢慢靠近,人体就能接受到更强烈的能量,

阖艾时,往回往上行,离人体越来越远,就仿佛秋日之照,这样四相分明,气机也就能随之变化。


文 | 菠萝蜜,摘自“羊爸爸”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