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老师:艾灸注意事项及手法
艾灸调阴阳,养神
灸法,就是通阴阳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不需要太多的辩证。对于大众来说,会好用很多。
艾灸的能量是能阳能阴,艾灸的阳性能量三阴三阳都会走,灸好了不会上火。
上火的人我们说是阳性能量的淤积。
阴阳转动以后,是不会上火的。
对于一些慢性病或者老年人,刚开始上火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元气亏虚,
有的淤积需要发出来,这种情况用药效果也不行,身体的循环不好。
人病了后,会神不安。焦虑,抑郁等都是神不安的表现。
神都是阳性的,艾灸可以补充阳性能量,所以灸能养神。
很多病都是神不足,用艾灸一段时间后,精神状态会好起来,坚持就可以感受到功效。
急功近利就不适合用这个方式。
艾灸注意事项及手法
灸几乎没什么副作用,只要搭配好穴位。
遵守注意事项及手法的注意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1、坚持灸一段时间。
如果期待几天就搞定,本身心气就不定,那还是算了;
2、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避免手机、电视的干扰。
即使自己灸,效果都不如别人灸,因为想着穴位,会减少意识对穴位的引导,容易分神嘛
3、施救者需要明确灸的目的,需要有强烈的意识引导。
没有意识的引导很多时候就接近于烧烤。
比如足三里引火下行,你就选右侧,意念身体气血往下走。
艾灸也有如针灸有方向一样,用意识和手法去引导。被施灸者一样需要意念配合。
如想通过大椎去除身体的寒气,
可以意念被灸处寒气通过皮肤排出去,将注意力集中于灸处。
双方都需要守神。想着家里的事,想着其它的工作或者聊别的,都会有影响。
平时看书时,如果一边看电视或者聊天,看书效果会很差,
所以别想着一边看人民的名义,一边艾灸,以为这样不浪费时间,这样是浪费艾灸。
4、辩证取穴,对人体12经络大致常用穴位做到有数。
现在是温和灸,悬定在上方温度好接受,不会像直接灸会留下疤痕。
如果你会直接灸,不怕皮肤不好看,灸出水泡也可以,
直接灸的穴位需要选的更精准,直接灸的效果会比温和灸更好,
水泡不要去刺破,可以持续作用。
5、灸量多少算可以呢?
很多书上的10分钟,20分钟还是多少好呢?
悬灸不是以时间为标准的,看有没有灸透,灸透了皮肤表面会有点潮潮的感觉,
热也不是在皮肤表面,会在里面,自己会循环。
如果只在皮肤表面热,就是穴位还没打开。
举例灸命门,灸透了就会热到前面小肚子了,
这时候可以将身体上方的虚火收起来,人就不会上火。
艾灸命门和八髎区域不容易上火。
四季灸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季主风主生发,灸三阴经,如三阴交、太白;
夏季养阳,艾灸风门和督脉;
秋天灸足三里,使阳气收藏好,右侧的多灸点,因为左侧生发,右侧沉降;
冬天灸关元,主藏精,养元气。冬季神阙、关元、气海都可多灸。
春天,木气生发旺。
小孩灸身柱,两边是肺腧,可强壮肺气。肺气强壮,可克制木气过旺。身柱还可以帮助小孩发育,长身高。
小孩很多问题都是积食引起的,所以小孩可以经常灸天枢穴,对消化系统有好处。
关于艾灸上火
所谓的艾灸上火,有时候是没有灸透,穴位没开,加个开穴手法,后续灸足三里收火气。
再揉揉四肢,让气机流通起来。
宣通气血,流通阴阳,做好了很少会上火的。
上火是气机在某条经络郁结了,配合拍打通得效果更快。
上热下寒,往往是中焦瘀堵,所以先通中焦,灸中脘、足三里。
再灸关元,火就下来了。
中风应急处理
生活中,很多人突然中风,由于治疗不当,然后很遗憾的就走了。
中风血栓已经形成,他们在移动过程中,导致血压高,脑血管会破裂,
这种情况,移动很不好,打120也不是好的方式。
这个时候不要去移动患者,给耳尖放血,或者十个指尖放血,
都会有效把压力释放出去,防止脑出血。
同时艾灸关元穴(肚脐眼下三寸,即4横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