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灸灸术: 辩寒热篇
温热寒凉是温度,既是对病患的体质之辩,
也是病患因灸而起的身体温度反应之辩,也是灸火-火力次第之辩。
本质上是氣动决定温度,温度决定温热寒凉。
病变为:氣动异常而阴阳交变失常所致。
故以氣观之,病为氣虚,病为氣乱失调,病为氣壅则为痛,病为氣滞为疼。
故以氣观之,病邪不是氣,而是氣的虚弱与失调壅滞导致寒热疼痛,
扶阳门下相信心正无邪,祛病先正心,奠定“因氣治方”而不是“因病治方”的扶阳灸法治方基础方针。
判断
以病患体质辨析,可依据直观判断:
手心湿漉漉等为湿症,湿为最难既可热湿也可寒湿。
面红为热面黑为寒;
舌红为热舌白为寒;
脸有豆为热身有瘀青为寒;
形态急躁不安为热动作迟缓乏力为寒;
声音高亢为热声音低缓为寒;
手心热为热手心凉为寒等等。
也可以依据询问判断,
饮食喜冷吃凉为热喜温恶冷为寒;
穿衣少喜凉为热怕寒喜咳为寒;
小便赤黄大便干结为热而小便频多大便稀泄为寒;
女性经期提前或多次、量多色艳为热,迟后、量少色黑为寒;
女性白带黄色异味颗粒为热、痛经为寒。
其它,眼干口苦为热;
鼻干鼻痂为热;耳鸣嗡嗡为热;头晕胀满为热。
病患因灸而起的身体温度反应为灸感,结合灸火之痛感,
寒性体质则身体反应为先缩后开,热性体质则身体反应为先开后收。
艾灸之法认为火就是氣,以火生氣,扶温氣血;
以火制氣,化除寒凉;
有火为生无火为死,以致灸术可至起死回生之境界。
灸法重阳,以火的温度次第辨析其阴阳与功效。
火之温之热为阳,火之灼为凉、火之痛为寒而为阴,此灸火之次第而定温热寒凉,
以痛为通的思路乃扶阳灸法洞察物极必反之道的精华所在,奠定以火攻火、热症用火的扶阳灸法的治方又一基础方针。
摘自“平波微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