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灸施灸手法介绍
艾灸施灸实质就是悟氣且火而引之,
也就是灸术之功夫非在取穴而在于手法,追求“松、透、通、活”的境界。
心动氣动,扶阳门讲究用心用神,灸火所到,心神必至,
与病患各证其神,从而做到精神守一,凝神候氣,此乃决定其灸术为上乘手法。
艾条灸各法总体上,用火讲上火抓心,紧灸慢移,
理解火头升为开须发力而慢与低,火头降为合须收力而快与提。
概括起来讲就是点面结合、高低结合、快慢结合以及轻重结合。
明灸法(直接灸)更强调:
调火调息以确保与病患的互证其神,其实际操作的重点就是息与火之间的关系变化的把握。
调息即为呼吸是五脏肺之功能,接的是自然之氧气,与肝之木相应而生心之火,
故调火调息实质为调病患的心机与氣机。
鼻快吸为肺收,氣久闭为肾藏,口慢吐为肝生,亦对应氣机之降沉升。
扶阳灸手法
艾条灸为古法的演化而成,扶阳灸法突出在手法的上乘。
艾条灸施灸过程的优劣体现在施灸者的操作细节上:
静心深呼吸,火头顿于穴上,至手心觉得沉了,
开始回旋等艾条灸操作,感觉累了就再顿,深呼吸,然后再开始循环操作。
艾条灸施灸过程的优劣还体现在施灸者不同灸法的控制上:
回旋运气法分:开穴回旋偏补与压穴回旋偏泻,
开穴回旋手法为绕穴画大小圆圈,
压穴手法为画圆的半圈为实经过穴位,半圈为虚不过穴位。
悬定法以补为主,在于专注力心静火稳,可以细致观察穴位是否吸收火力,
还可以用捻艾条调动氣感,还可以用另一手护住火头拢氣以加强火氣。
雀啄法对准穴位上下反复灼,动作如抽丝。
火头高且时间短而温为补法,如要重补可配合拢火压氣;
火头低且停留时间3秒而灼痛则为泻法,如要重泻,3秒后的上提前先压后提,使病患感觉一痛。
上述各法皆可配合按导之法以获得更好更快的氣感,
回旋可配合摩法与揉法分补泻,掭火法也可配合摩法与揉法分补泻,
悬定可配合静压之法偏泻,雀啄可以配合平扣与点扣分补泻。
最后还有摆尾行氣法,
大摆尾按经络长距离摆动,其诀窍在于扭腰、慢移火头、顿一下甩出去,再配合按导的抹法收握氣弹出。
小摆尾为对准穴位左右上下摆动,又可以分平摆法,整个过程火力均衡;
以及虚实法,整个过程可朝一个氣推动的方向用力而慢与低,
火头回向时收力而快与提,再配合摩法导引。
灸法与按导结合又是扶阳灸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灸法的特色。
按导有静压法,灸后用掌心掌跟稍停后逐渐发力慢按,
一定力度静止20秒,原地收力,缓缓抬起不动,最后把手掌移开。
此过程中静压不动为侯氣,压则氣聚,抬则氣散。
按导有摩法与揉法以利氣散与氣布,
摩法为掌心轻触病灶,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摩动,其力在表;
揉法掌心吸附在病灶处,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揉动,发力在皮肉间。
按导有扣法,又分平扣与点扣,
平扣速缓力轻为补,
点扣速急力重为泻。
从全身之氣的导引角度,则取穴施灸顺序须遵循先脐上后脐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的原则。
总的来讲,悟氣施灸须发上等大愿,刻苦实践。
摘自“平波微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