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灸实习心得:灸感、守气?

缘起

我接触无为灸有三年了,一直特别想听王海峰老师亲自系统深入地讲讲无为灸。

当看到课程里除了讲课还安排了实习,感觉就是加了个彩蛋。

所以要说我是冲着课后实习去上的王老师艾灸课一点也不夸张。

因为这三年大部分是给自己灸,偶尔给家人和闺蜜灸过几次,或在课上给搭档灸,虽然反馈都很正面。

但心里总是没底,不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哪儿,所以特别期待能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给别人灸的机会,

课程一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实习申请。


实习总结

实习前一天在灸馆听说,来实习先要给王老师灸。哇塞,又一大彩蛋啊,这我可真没想到。

王老师亲自当灸模,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口传心授麽?

这机会真是太难得了,收获一定大大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短短六天的实操,甚至是第一天给王老师灸的那一个半小时,就感觉收获比上课都多。

简单来说,

最重要的体会就是被灸者的灸感是第一要务,离开了被灸者,所有的手感都是浮云;

刷足三里是无为灸的基本功,需要花大功夫去练;

找到灸感后守气是关键;

练习的时候有个灸感好的灸模可以事半功倍;

饱和灸量考验双方的信心等等。


实习细节详述

先报个流水账,

第一天刷了6小时足三里,

第二天定灸太冲和刷足三里,

第三天灸鹤顶、刷足三里,

第四天灸鹤顶、带脉,

第五天灸中脘和关元、刷足三里,

第六天灸带脉、刷足三里。

除了足三里、中脘和关元,其他那几个穴我都是第一次灸。


刷足三里这个基本功要练扎实

第一天的任务是给王老师刷足三里。

说实话,足三里刷的机会不多,最近一次课上给搭档灸,她描述了三个灸感,

一是一位新手刷的,灸感是飘忽不定的;

二是我刷的,灸感是暖暖的热罩着整个小腿;

三是王老师抓着我的手刷的,那是一股热浪往里透的灸感。

我当时认为一定是王老师长期练功,手上带功才会有这种力透筋骨的感觉。

于是我很认真地摆出平时静坐时的那种状态开始刷,自以为是专注在那段小腿和手上艾条的运动上,貌似纯然无我的样子,

而王老师却一再提醒我放松放松,显然我人其实完全是紧张的。

王老师说施灸者一定要放松,你放松了被灸者一定能感受到你的状态,他也会随之放松下来,这是进入状态的前提。

而刷的动作不是花架子、翻手腕,而是有一定速度的运行,目的是要把被灸者的卫气带动起来。

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也不是靠多少厘米去测量出来的,而是找到卫气所形成的一层像水面一样的气流层。

用艾条拨动这层水面,这样才是把卫气带动了起来。

当我真正放松下来,加快了刷动的频率,一下找到那层水面时,王老师几乎同时说“对了,现在透进去了”。


为王老师刷足三里

这下让我茅塞顿开,透热原来不是靠使劲、靠啥功法。

是对人体能量层面的认识和尊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轻松用心地去和人体对话,体会能量的存在。

用艾条推动它自身的运行,而这时艾条和人是一体的了。

体会到了这一点,真是心生欢喜,手上感觉在划拉一大片水面,有一点点阻力,但又能跟着你的艾条流动。

一根艾条结束,王老师说都热到脚心了,感觉好开心。

当然这只是开始,考验马上就来了。

后面几天接连给几个客人和同道师兄刷足三里。

自以为过了王老师这关,应该没啥大问题,但我手上的感觉时有时无。

熟悉的师兄的反馈是和煦的温暖,而客人的灸感则是有热,但会提醒说有不热。

总之觉得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不稳定。

但问题出在哪里还不清楚。

到第五天,恰巧自己的亲戚来灸馆,我和店里的小D搭档刷足三里。

自己人的反馈就特别直接,觉得小D刷的那条腿热都走到大腿了。

而我这一边就不怎麽热。让我特别汗颜,还是功夫不到家,能在王老师那里体会到手上的感觉那只是开始,想要稳定还需要大量的磨炼呢。

王老师说刷足三里是基本功一点也没错,我体会过一位灸师,一上手热就直达脚底。

王老师说这位灸师刚来时半年只做一件事,就是刷足三里,这才有的这效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呐。


手感都是浮云,灸感才是第一要务

提到无为灸,初学者往往会谈论施灸者的手感,如何找到吸点,那个吸点的手感是怎样的等等,这其实有点本末倒置。

王老师在课上再三强调,被灸者的灸感是第一要务,离开了被灸者谈手感,那都是幻觉。

这帮我扫清了之前的疑惑,刚开始时手上出现各种感觉,脉跳、拉扯感、吮吸感、推动感,甚至像飞机穿越气流的颠簸感等等,

我当时就有点疑惑,如果我拿著艾条的手放在别的物体上,是不是也会有这种吮吸感呢?

事实上我试过,停留在空中时间长了,也会出现类似的手感,那我怎麽去判断灸的位置对不对呢?

而上述我刷足三里透热不稳定的问题也就出在这儿,被灸者说不热的时候,我其实手上依然是有水面的感觉的。

但我离皮肤太远了,人的卫气是有层次的,应该找到离皮肤最近的那一层才能达到透热的效果。

而这个距离一定是通过灸感而定的。

所以谈论手感是对的,各种手感也都存在,但离开了灸感谈手感,那手感就是飞机穿越气流,离地面太远了。

其实灸感和手感是一体的,就像上面说的,一旦手上找到感觉,王老师秒回灸感。

有意思的是,那天灸中脘,我手上没感觉,王老师当然更没感觉,灸了10分钟,王老师说换关元,结果一灸上就透热。

这也教会我在一开始找灸感时不要盲目执著,没灸感就是没灸感,换一个穴位试试。

因为嗜热点是需要去找的,而不是靠开穴去开出来的。

之前我就遇到过给先生灸中脘,一点也不透热,我自己手上也没感觉。

但老认为是自己没灸到位,又觉得是他灸感太不好了,这么死磕了一个小时。

后来改灸带脉,一下就透进去了,白白浪费了一个小时。


如何守气考验手下的功夫

第一天当我找到划拉水面的感觉时,王老师说了很重要的两个字“守气”,

找到透热的感觉,如何让热量持久就是要守气,不能让它跑掉,功夫就在这两个字上了,得用心去体会。

我是在定灸时慢慢找到一点感觉的。

先是在灸膝盖上鹤顶时,重新去体会平时手上的各种手感,因为有王老师不断的灸感反馈。

才发现手感越强烈其实是越需要调整位置的时候,是离那个不偏不倚的真正嗜热点远了或近了。

而一旦调整到那个嗜热点,手上的感觉反而是很平静的。

仿佛手放掉,那艾灸就自己悬在那里似的,也就是课上老师讲的木板在水面上的那个浮点原理。

偶尔会有点脉动是正常的,但随着艾灰的增多和减少,这个位置是不断地在调整的。

我个人体会是特别要注意两个阶段的距离调整,一是刚点燃时到全部点燃,大概10分钟之间,这时是需要一点一点往上提,因为热量在不断地增强,

一不注意被灸者就会感觉烫。

二是从刮完灰到下一次刮灰,大概10-15分钟,这时则需要一点一点的往下移,每次移动几乎是几毫米的。

我是在灸带脉时更直观的观察和体会到这个大致的距离区间。


为王老师灸带脉

因为灸带脉和平时竖着悬灸不同,是横着对着带脉区灸,正好床单是方格子的,大致目测距离变化是在3厘米左右。

如果能控制好这个距离变化,应该能初步掌握到守气这个要求,达到持续热量透热的效果。

可能有人会说这与强调灸感有矛盾。我认为灸感和手感是相辅相成的,刚开始灸要强调灸感,而在被灸者熟睡时,就要靠手感的把握和调整。两者缺一不可,才能做到守气。


饱和灸量就是给车加满油

上课时王老师详细阐述了饱和灸量的重要性,一次性把饱和灸量灸到位,后面再调理就会很省时间。

记得老师举了个一次性给车把油加满的例子,应该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

饱和灸量对急发性疾病更有效,实习第三天恰好碰到王老师出差路上不小心磕到了膝盖旧伤,于是就让我灸膝盖上的鹤顶。


为王老师灸鹤顶穴

因为是急发症特别容易找灸感,一灸上去就有气至病所的效果,王老师特夸张地说了一句,那旧伤地方像二十年的渴望被满足了。

那天灸馆客人很多,断断续续灸了两个小时,虽然有所缓解但还隐隐有痛,不彻底。

第二天继续灸,王老师说好一点,到第三天灸完才说好多了。

我在想要是第一天就连灸四小时,效果应该会更明显一些。

而我自己上完课后就去挑战了一下我的饱和灸量,第二天真的感觉像加满了油,一天忙下来才意识到平时一向疲惫的我居然没打过一个哈欠,真要多加油啊。


本文转自王海峰老师公众号——《无为灸实习心得》一文。

本文作者:李芊。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