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医书要注意:古人所言灸法,多是直接灸;

从古到今,不停运用艾灸治病的人很多,他们将经验总结出来,或著于书,或写成文,或口头传授,都在不停丰富艾灸治病的经验。

读古医书,谈到艾灸,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古人所言灸法,多是直接灸

艾条的发明和推广使用,不过大约一百年的历史。

不明这一点,尽信古书,难免迂腐。

读艾灸古籍注意事项


譬如点燃艾绒的方式,古人很讲究:最优的是“取太阳之火,其次用线香火”,其余如蜡烛火等,都有隐患。

脑补一下,你皮肤上搁一小戳艾绒,拿根蜡烛给你点燃艾绒,蜡滴下来会有灼痛的嘛,肯定不如线香点燃艾绒来得安全。

而用这个经验,移到点燃艾条上,却不太合适。

建议使用蜡烛点燃艾条,更多的还是在安全的考虑上。


另外,古籍所记载的经验,所谓“特效穴”,如阴郄治盗汗,我们不仅要博学强记,知道这些经验,更需要多提几个“为什么”,问问这些特效穴起效的原理是什么。

譬如阴郄治盗汗,背后是汗为心液,起效的根本还是在于补足心气。

明白背后的道理,在灸“特效穴”不灵时,方不至于慌张无措。


说到底,灸法无古今,其起效的根本在于“气至而有效”。

“气至而有效”,其中便包含了气至病所,却不限于气至病所。

古今灸法的异同,表现形式是一个直接灸,另一个艾条悬灸,而其根子上,都是“气至而有效”。

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切莫以为我们又发明了什么新方法,并引为自得。


--南岛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