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吸点,施灸手法的一些细节分享

艾灸取穴有一个大致想施灸的点后,并不急着一下子就定在那里灸,也不用担心找不准穴位。

穴位在这里只是粗略的定位,我们需要做一点手法,才能精准找到艾热被吸进身体的通道。

就以灸中脘为例子吧。

标准的穴位定位,中脘穴在人体的上腹部正中线,当脐中上四寸,知道中脘穴的大致位置,我们要做一些手法。


往返灸

中脘穴是任脉上面的穴位,所以我们可以拿着艾条沿着任脉平着来回移动,就是往返灸的手法。

速度快慢不要紧,也不要太慢,太慢的话基本等于每个点都定点在灸一秒,

最重要的是艾条不要甩起来,而且每一次来回移动的距离最好是固定的;

可以拿着一根艾条练习,练的时候,艾条可以不点燃;当然给人灸的时候,艾条一定要点燃。

别把做手法当成一件太困难的事,放松着去做就好。

也不用执着艾条应该来回多少次,或者来回多少分钟,放松,要点做到,其他的可以随意一点。

艾灸手法:往返灸


回旋灸

做完往返手法后,可以在中脘穴的附近做回旋——有个学员把回旋手法叫“打圈”,我觉得名称改成打圈生动许多。

在中脘穴的附近打圈,还是要放松,

最好向着自己的心口窝打圈,如果是右手持艾,那就是逆时针转,左手持艾就是顺时针转。

打圈还是要平着转,艾条不能甩起来,速度一样不要太慢。

打圈接入定灸时,有个细节很重要:艾条需要稍微拉高一点,再缓缓下落,调整到施灸的最佳高度。

这是因为我们在做手法时,艾条距离皮肤会近一些,保持这个高度定灸,被灸者很容易感到烫。

艾条拉高一点后缓缓下落,给被灸者的身体一个缓冲,同时也是施灸者寻找施灸最佳高度的过程。

我们可以在每次刮完灰接着灸时,都先打圈,拉高,再定灸


悬定灸

定灸后,被灸者不一定马上就有各种各样的感觉,我们可以保持高度,等几分钟;

如果我们找的点不对,被灸者感到烫,很快就会指正我们的操作有误。

切忌一开始给人灸,对方说没感觉就马上把艾条压低,这样子对方很容易感到烫的。

定灸几分钟后,可以咨询被灸者有什么感觉,如果已经有明显的灸感,应该停止与被灸者的聊天,专注于被灸处,全神贯注地施灸。

可以让被灸者睡觉吧,因为把人灸睡,效果常常是很好的。

这其中的原因,因为睡着时人的识神退位,元神会引导艾热到需要的地方去。

定灸不是固定一个高度不变的,随着艾条的燃烧,艾灰越来越厚,得把艾条拿得离被灸者的皮肤越来越近一点。

也就是说,帮人艾灸,是一个需要不断调节的动态过程。

不断调节,以给被灸者最佳的艾灸体验。

特别是给孩子灸肚脐时,灸对时,孩子一呼一吸之间,肚子也跟着一鼓一瘪,如果我们就拿着艾条固定不动,孩子的被灸体验是不太好的,表现出来就是容易醒。

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艾条跟着孩子的呼吸不停动,以保持差不多的距离,给予孩子恒温的输入。

所以,帮人做艾灸要很专注的,不是机械地举着艾条就可以的。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