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选穴三个层次:搜索、经验、诊脉辨证选穴

艾灸要取得好的效果,选穴的功夫要提高。


一、搜索法

普通人选穴,用的是搜索法。

先翻书,或者上网搜索一下,有什么穴位可以对治自己遇到的病症问题。

很多时候查不到很理想的结果。

这正常,艾灸的历史有几千年,很病名是现代新定的,你能指望有哪位古人说过,哪本古籍有记载下来吗?

也经常可以查到,什么病应该艾灸甲、乙、丙、丁等好几个穴位,至于这话谁说的,有何依据就不得而知了。


二、经验法

普通人选穴进阶,会用到经验法。

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经验,还有自己实践出来的经验。

比如口腔溃疡,我的经验是艾灸中脘穴的效果很好,对大部分人是都有用。

刚跟我学习艾灸的人问我:口腔溃疡该灸哪里?我会很自然地告诉他,灸中脘穴,看灸感。

经验法经常有用,会让人积累很多有效的艾灸选穴经验。

运用这些经验,灸好几个案例,信心也会增强许多。

但是经验毕竟有局限,会有失效的时候。

比如艾灸隐白穴治血崩,要是灸了隐白,经血量反而更大,该咋办呢?

开始琢磨经验法失效的同时,很多人会同时想到另一个问题:艾灸隐白为什么能够治血崩呢?

这标志着学艾灸再升一阶,开始辨证选穴。

诊脉辨证艾灸选穴


三、诊脉辨证选穴

这个阶段会很痛苦。

痛苦的原因之一:是不得其门而入。

中医的典籍很多,但几乎所有阐述辨证论治的书,最后都导向方药治疗。

普通人学艾灸,刚开始读这些书时,看不进去读不懂,读懂一两条,也不知道该怎么跟艾灸结合起来。


此时要是有人手把手带一下,能破门而入,学起来会快许多,挫败感减少,自信心增强。

比如:辨证选穴之前需要练习的基本功,

诊脉,没人带着学,基本都是买几本脉学书,勤奋刻苦地背下来,然后拿书中的脉象描述,去套自己摸到的脉象。

这样子学,很难摸到诊脉的门。

诊脉,首先要明白心法,记住八字真诀,“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我们学习脉法,不应该先去背书,然后套在被诊脉者身上。

而应该放空自己,让自己尽可能“虚静”,虚己、静心,让自己的心境平如镜;

这样子被诊脉的人的脉象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心中呈现。

有人把这个过程叫“心中成像”,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

这个心法掌握之后,脉学的知识,学一点,马上就能用一点。

比如脉学技巧,“独”处藏邪

具体运用起来,就是三个手指搭着脉,哪一处显得很不同,问题就出在哪一块上。

脉诊案例:

某男,六十出头,血糖偏高,稳定在7点多,近期骤然升高,在10以上。

脉诊信息:

左脉:三部匀,

右脉:寸沉、关长,右尺跟左尺接近。

根据脉象提示,独处藏邪,是右寸脉更独特,还是右关脉更独特呢?

沉是脉陷下,偏不足,长是偏有余的脉,关于艾灸选穴,

我总结出来一句口诀,“灸虚不灸实”,

就应该选右寸脉对应的区域艾灸。

右寸脉对应着肺,所以艾灸身柱。

给艾灸身柱穴两小时,第二天空腹血糖恢复到7点多。

如果不诊脉,面对血糖升高,我们能怎么办?灸哪个穴位能降血糖?

但是掌握一点简单的脉诊知识,就能很自然地选出有效果喜人的穴位来了。

(作者:南岛)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