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选穴思路四:从四肢思考
艾灸选穴思路四:从四肢思考
此处四肢代表着十二正经,是从经络的角度去思考,怎样选穴施灸。
循经取穴法,其依据在于:
经气所过,主治所及。
譬如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而经过心脏投影区,因而心脏病调理,一开始可以取胃经上的穴位施灸。
又如牙疼,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
因而牙疼局部取穴(如颊车穴)施灸无效时,可以训着胃经按压,在胸部找到痛点施灸。
甚至在足三里处施灸,也可治牙疼。
有几种情况,可以用到循经取穴法:
譬如通过艾灸调理心脏病,排除禁忌症,一开始要先循经取穴,可选内关、神门,或足三里、太溪等肘膝以下穴位施灸。
这种情况,是一定要先末端取穴,循经取穴。
又如痛经,而自灸关元时没灸感,周围没人可以帮忙灸腰部(体现了辨阴阳的选穴思路),
可以循着肝经找有灸感的点,如在阴包穴附近,常可找到有灸感的点,
并且灸时,很快便艾热传到小腹,痛经缓解。
这种情况,循经取穴,灸感和气至病所的发生,比局部取穴还快,多可采用循经取穴。
--南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