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选穴思路三:从三焦思考

艾灸选穴思路三:从三焦思考 


三焦,历来说法不一。

此处讲的三焦的思路,属于我个人的看法:

膈肌以上为上焦,

齐肚脐中线往下为下焦,

而齐肚脐中线往上,到膈肌以下,为中焦。


我的体会是:

取不同部位施灸,对人体气机的影响不太一样。

总的来说,

灸下焦,偏于补;

灸中焦,偏于调理上下气机;

灸上焦,偏于宣发输布,散气和降气的力道强一些。 


譬如很多人心下有硬结,此处相对而言是实证,直接对着灸,往往灸不进去,感到被灸处烫。

此时如果取下焦穴位施灸,可灸进去,而对于疏散心下硬结,见效较慢,远不如取上焦穴位施灸来得见效快。

如灸膻中,或天突等,不拘泥于穴位,而要点在于灸上焦部位有灸感的点,利用上焦宣散之力,降心下硬结化掉。

又如人气不足时,容易感到累;而肺的输布力道不足时,也容易感到累。

如果是气不足,多取下焦穴位施灸,如灸关元,增强人体精化气的功能,气足则不容易累。

而肺气不宣,则需要取上焦穴位施灸,如灸身柱,或灸膻中,让气能畅达全身,人也不容易累。

下焦偏补,多适用于中老年人,对小孩子往往不太合适。

很多书上都提到,三十岁后方可灸足三里,我看现代人耗散得很厉害,二十多岁足三里便可灸的,不在少数。

至于孩子,多数不需要用到肚脐以下穴位;

8 岁以下的孩子,甚至灸身柱和肚脐这两个穴位,便足以应付大多数疾病


--南岛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