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阴阳”通俗理解: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中医的入门,先从了解阴阳开始。


宇宙的阴阳: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中国的哲学核心是“阴阳”哲学,简单来说:“阴”就是物质,“阳”就是能量

仔细想一下,宇宙间有生命的事物不就是一直在进行一种: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吗?

用中国的哲学来讲,就是阴阳的持续互转。

以地球为例,我们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是太阳,

太阳通过发光和发热把能量传递到地球上,

地球吸收光和热,通过光合作用以及一系列的化学物理作用转化成植物、动物、矿产等等,

地球通过公转和自转形成了气候,帮助地球吸收来自太阳的能量形成各种“物质”。

例如像食物、矿产等物质都储存了经过太阳而来浓缩的“能量”。

人类通过食用或者使用这些“物质”释放出“能量”,以供应人体使用和维持现代社会的运转。


“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赖以生存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来源与太阳,太阳直接提供给地球是能量,而非物质。

太阳的这个“阳”,便是我们所说的阴阳中的“阳”,把太阳中光和热储存起来变成物质,就是“阴”。

中医理论:什么是阴阳


人体的阴阳:能量转换

再进一步说: 

“阳”就是我们直接可以使用的能量,

“阴”就是把能量体“浓缩”起来的存储单元,有形的物质一面,但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转化为“阳”才能使用。

作为“阳”的能量体,也需要“依附”在“阴”上面才能保存。

因此《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意思是所有生命体都是依附着通过“阴”为载体,包存着一团“能量体”而存在的。

这个描述适用于万事万物,尤其是我们人类:

就是一个有形的物质躯体包容着一团能量体的“阴阳交合”之体。

阴阳持续转化可以顺利转化,生命健康就得以维持。

阴阳不能持续转化,生命即宣告结束。


中国的哲学讲:“阳为用,阴为体”,意指

“阳”是能量体发挥着功能性运作的一面,

“阴”是物质体发挥着物质性的一面。

对人体而言,“阳”就是直接使用的能量体,例如我们行动要消耗能量,这属于阳,通常中医专业术语称作“气”。

眼睛能看,耳朵能听,嘴巴能品尝出味道,食物需要能量来吸收消化,

身体要有足够的温度来维持生理活动,这些生理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都是“阳”的范畴。

另外,身体有形的如血液,各种津液、分泌物、毛发、骨骼肌肉等有形的一面都属于“阴”的范畴。


万物的阴阳变化

中国的哲学是“大道化简”的哲学,万事万物看起来复杂多样,但本质却是“阴阳”的变化。

无论我们进行多复杂的活动,本质就是“阴阳”的变化和转化。

因此《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中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意思是万变都不离阴阳转化的本质。

中国的古圣先贤把这种阴阳变化的本质和规律,高度概括抽象到一部经典当中,称之为《周易》,

所谓”生生化化谓之易”,“易”就是阴阳的变化的转化。

从“易”字的象形文字看,上面一个日,下面像个月,实际就是阴阳的意思。

《周易》历来被尊崇为儒家的首要经典,列为《四书五经》之首。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周易》版本,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亲自为其写序作传,并慨言,人生假使能早读懂《易》,便无大过错亦。

从另一个角度讲:

我们所体察到的世界,有可以直接感触有形的物质一面,也有在发挥作用但不能直接体察的一面,

例如能量,磁场、情绪、心情等。

显化出来有形的一面在中国的文化中称作“阴”,无形未显化但发挥作用的一面称作“阳”。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波姆认为:

宇宙以三个相互包蔵的层面体现:物质、能量和意义。

世界的万物看起来复杂,但最终都是物质到能量,能量到物质的不断相互转化。

中国人的哲学称之为阴阳的不断转化。

余秋雨先生曾感慨,阴阳太极图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图腾,这个图腾反映了阴阳转化的普遍规律,适应于所有的事物。


---四圣弘医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