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的来源,经络是如何被发现的?

关于经络

“经络”是独属于传统养生和中医文化中最奇妙的理论之一。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

“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运行人体之气、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如同城市中的输水管道一般,将人体的真气输送到全身。

中医认为经络是中医的灵魂,它内连脏腑,外连四肢。经络是气血在人体内的运行通道。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人无气息了,经络也就消失了。

人体十二经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人体奇经八脉:

1.督脉 2.任脉 3.冲脉 4.带脉 5.阳跷脉 6.阴跷脉 7.阳维脉 8.阴维脉



外求与内求两种思维模式

《易经·系辞》里的一段开示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认识世界有两种思维模式:

一是“为学”,即外求的方式;

二是“闻道”,即内求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

“为学”或外求的方法称之为理性的方法;

“闻道”或内求的方法称之为非理性的方法或直觉方法。

而内求的方式,则是中国与西方在认知方法上最大的不同。



内景返观知经络

结合典籍和文献记载,经络最有可能的发现方式是:通过中国人独有的“内景返观”的方法获得的。

“内景返观”一词,出自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修行并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内视体察到。

关于“内视”,医学兼丹道大家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中也提及内视:反听而后所闻彻,内视而后见无朕。

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


医道同源,修行人

中医经络文化,是由道而术,而非由术而理。

中医理论与中华文化在本源上是一致的,首先研究的是道,然后才是以道论医。由道而术是中医的基本特色。

由道而术与由人而术,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

中医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黄老之术(医和道)并称,这些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医经络理论来源于“修行”,而非解剖或者其他原始的手段。

中国古代一直有“武医同源、医道同源”的说法,古代修行者大多是深明医理之人,大多名医也多半是修道之士。

这正是因为修炼文化和理念贯穿于、根植于整个中华文明。

药王孙思邈就是有记载的修行之人,《肘后备急方》的作者葛洪也是丹道修行者



一切疾病,皆源于这五点:饮食平衡、情志条畅、风水康安、内外和谐、阴阳和合。

而想要做到这五点,最重要的就是对自身内在生理状态的调理,提升元气、疏通经络、旺盛气血、改善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情志和身心,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