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有灸感的点很多,如何取舍?
找灸感简单方法:灸处不烫,即可有灸感。
穴位&手感,别走极端
一个极端,执着于穴位,老怕灸不准穴位,常常变成炙,就是烤肉。
另一个极端,“穴位没用的”,只听自己不可靠的手感,常常治病疗效慢。
灸不离穴,很多关于治病选穴的经验都是有用的。
但是得知道怎么用:以穴位为粗定位,在其附近探查有灸感的点。
细谈灸感
灸感:人体主动吸收艾热后产生的各种感觉。
主动,这两个字特别重要。
主动,意味着被灸者的神还在,会指挥自己的身体去吸收艾热。
没认识到这一点,以为艾热是简单扩散到被灸者体内,是不准确的。
有很多朋友问:没啥灸感怎么办?
此时的“没啥灸感”,大多指没什么热感。
如果对灸感有清楚的认识,大致分成:热灸感、非热灸感和精神层面的感觉,
那对这热感不强就不至于疑惑。
更进一步学习,非热灸感,如痛、麻、痒等,常常指示正邪相争。
因而灸时出现非热灸感,就应该守住灸的地方,不轻易换点,更不轻易停灸。
让被灸者尽可能一次吸足艾热,鼓舞正气,驱邪外出。
有灸感的点很多,如何取舍呢?
首选是能很快气至病所的点;
其次,非热灸感优于热灸感;
第三,热灸感强的优于热灸感弱的。
而一旦选好施灸的点,就不要轻易换点。
比如妇科病,灸八髎穴,很快气至病所,小腹有感觉,便定灸八髎。
随后又全部感觉消失,艾条离皮肤很近,被灸者仍没什么感觉。
此时要不要换点?
最好不要换点。为什么呢?
因为每次换点,身体都必须调整。
此时的“没啥感觉”,往往是艾热在体内,寻找新的病所。
守住原点,让被灸者的身体去调,会更好。
除非无论如何调整艾条的高度和角度,灸的地方都感到非常烫,否则便不要轻易换点。
摘自“南岛艾灸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