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穴功能主治、文献记载
三阴交穴在内踝直上约3寸处,胫骨后缘。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所以有主治肝,脾,肾三个脏的作用,亦为回阳九针穴之一。
穴属脾经,脾经直抵腹内属脾络胃。
重点在脾,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之功效。
三阴交穴功能主治
(1) 消化系统疾患:
腹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缺乏,腹痛,腹泻,下痢,脾胃虚弱,肠鸣,食物不化,便血,便秘。
(2) 泌尿、生殖系疾患:
夜尿,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阳痿,遗精,睾丸炎,月经不调,痛经,
带下,经闭,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难产,子宫收缩无力,死胎不下,胎盘滞留。
(3) 神经精神系统疾患:
神经衰弱,心悸,失眠。
(4)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
(5) 其他疾患:
下肢内侧神经痛及麻痹,足外翻,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风湿性紫斑。
文献记载
《针灸甲乙经》:
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
又:飧泄补三阴交。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又:惊不得眠﹐善断水气,上下五脏游气也。三阴交主之。
《肘后方》:治霍乱先手足逆冷者,灸足内踝上尖骨是也。两足各七壮,不愈加数。(指三阴交)
《备急千金要方》:治白崩方,灸小腹横纹当脐孔直下百壮,又灸内踝上三寸左右各百壮。
又:三阴交主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腹中热,苦寒膝内痛,心悲,气逆腹满,
小便不利,厥气上及巅。脾病者身重苦饥,足痿不欲行,善瘐脚下痛,
虚则腹胀肠鸣,糖泄食饮不化,脾胃肌肉痛。
又:女人漏下赤白及血,灸足太阴五十壮。穴在内踝上三寸,足太阴经,名三阴交。
又:梦泄精,灸三阴交三七壮,梦断神良。
又:劳淋灸足太阴百壮,穴在内踝上三寸三报之。
又……食后吐水,灸三阴交随年壮。
又:胆虚寒灸三阴交各二十壮。
《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杂病穴法歌》:脾病气血先合谷,后刺三阴针用烧。又:呕噎阴交不可饶,死胎阴交不可缓。
《针灸聚英》:宋太子出苑,逢妊妇诊曰女,徐文伯诊曰一男一女,太子性急欲视。
文伯泻三阴交,补合谷,胎应针而下,果如文伯之诊。
《胜玉歌》:阴交针入下胎衣。
《备急千金要方》:内踝上三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
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
又:心中咳逆,溲注腹满,喉痹,项颈满。
肠痔、疝气.痔血、阴急、鼻翊、骨疮、大小便涩,鼻中干燥,烦满狂易,走气,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
《针灸则》:赚疮不愈,灸三阴交七壮至三十壮,则再不发。
《眼科锦囊》: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类经图翼》:妊娠禁忌。
摘自《谢锡亮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