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排病反应出现的症状(二)
7、 失眠者症状加重,睡眠质量下降
艾灸之后,人体阳气会上升,如果身体阴相对偏虚,
阳气在短时间内提升,相对于阴血就会过盛,所以精神会出现亢奋,失眠。
如果体内邪气太盛,在阳气不足前邪气就会占上风,
一旦体内正气提高,有能力和邪气做斗争,
这个时候体内的阳气就不会乖乖地受外邪的控制,会起来反抗。
这样也会容易引起灸后失眠的反应。
这也是身体阴阳重新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的过程。
应对方法:
继续艾灸,放松心情
出现失眠反应,只要第二天体力精力都无多大变化,
就不必有意强迫自己非睡不可,更不能吃安眠药强迫自己入睡。
当渡过反应期之后,睡眠会自然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原有的穴位加灸:
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照海,涌泉,太溪,公孙,太白,脚底灸。
9、月经异常
原来体内寒邪较重,艾灸后使体内的正气逐渐充足,
此时在体内的寒邪,湿邪还没有完全排除,
而这些寒邪和湿邪时刻在堵塞着经络,影响着气血的运行。
这时,原本可能是正常的月经,通过艾灸后,
就出现了正邪的较量,部分人会出现月经延迟的现象和经量逐渐减少。
不过,这时不用担心,这是好现象,因为艾灸起作用了,
艾灸在帮助你协调正邪的关系,在帮助正气逐渐驱赶寒邪,还在调整的阶段。
应对方法:
继续艾灸,随着艾灸的深入,气血逐渐充盈的时候,月经也会慢慢调整到正常。
如果你心中没底,存有疑虑,那么可以停掉艾灸,
如果原来你的月经是正常的,那么停掉艾灸1-2个后月经会逐渐恢复到你原来的情况。
10、肚脐眼流黄脓水
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问题。
应对方法:
放松心情,继续艾灸。
11、 调理妇科月经问题,出现白带异常,
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黑色血块,烂肉类等)
不同的病症会排出不同的分泌物,
比如褐色的分泌物、水样的分泌物、脓状的分泌物等,这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妇科炎症。
有肌瘤、积液和囊肿的女性艾灸以后,会在经期出现血块、血水以及烂肉排出,
这些是肌瘤、积液以及囊肿分解后的排泄物,
等到病情好转以后分泌物和排泄物都会减少,最终消失。
应对方法:
保持外阴干爽,用艾叶煮水洗下部位。
多喝温热水,饮食清淡。
分泌物一般会在艾灸10天左右,或者在月经期间排出。
12、艾灸后子宫肌瘤或者卵巢囊肿变大
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艾灸初期,艾灸后身体血液循环加快了,
而肌瘤囊肿部位又是瘀阻的,所以短时间会造成肌瘤“水肿”,继续艾灸就会消失。
在艾灸的过程中不要着急,各种肌瘤,结节,囊肿在艾灸后常会有一个软化、变大的过程,
只要继续灸下去,就会有一个逐渐缩小的过程,
所有的瘤体在调理的时候,几乎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变化。
在艾灸调理期间,可能会让你怀疑艾灸是否对此病真实有用,
因为肿块有时候也会变大,然后变小,如此反复,
但你会发现肿块会慢慢变软,艾灸调理肿块的原理,就是软坚散结,得先软化后,才能慢慢消散。
应对方法:
比如调理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也常常会遇到暂时性的变大现象,
但是不要害怕,正是有了这些变化,提醒我们艾灸有效果了,
结节正在软化散结,在慢慢缩小!继续艾灸,放松心情。
但如果是一直变大,那就要立即就医,不可耽搁!
13、艾灸后出大汗
如果艾灸出大汗,自我感觉很好是没有问题的,表示邪去症安,在排毒,是好现象。
如果艾灸出大汗,持续出汗,自我感觉很累,有气无力,表示正不胜邪,体虚,
此时应该结合一点食疗,吃一点补气血,健脾的食物,
如:山药,小米,红枣等,防止身体太过虚弱。
艾灸后出的汗也分两种,有些人艾灸后排出的汗是粘粘的,
这种人湿气比较重,
而有些人出的汗液就像水汽,或者摸起来是凉凉的,这种情况一般都说明寒气大。
应对方法:
继续艾灸,放松心情,在原有的穴位加灸:
足三里,合谷、太溪,复溜。
特别提醒:出了汗,一定要注意别受了风寒!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
14、沉感,身体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腹部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应对方法:
宜多加量艾灸,放松心情。
15、肚子咕咕叫,或者放屁多
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好现象,说明热力已经穿透下去,把麻木的脏腑给激活了。
应对方法:
继续艾灸,放松心情。
16、上火,口干舌燥、咽喉痛、便秘、心烦不能眠
首先要排除最近是否经常熬夜,吃辛辣,上火的食物。
排除生活的不良习惯,艾灸后引起上火,
主要是因为气血不通,经络堵塞不畅,阳气容易在局部蓄积,难以通过经络扩散到全身脏腑,就会造成上火。
艾灸后出现上火的现象比较常见,尤其是一些虚寒体质、血瘀体质、寒湿体质,容易出现上火。
应对方法:
平时必须多喝温水或者小米粥汤,不要喝菊花茶等凉性质的饮料,否则会影响艾灸的效果。
1.在大椎,肩颈处刮痧
2.先泡脚10-15分钟
3.然后再艾灸,再原有的穴位加灸: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冲穴、太溪,内庭,行间,复溜。
17、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
这是有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的人会出现的反应。
应对方法:
继续艾灸,放松心情,过段时间会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