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鼻炎的取穴,手法及原理
过敏性鼻炎是身体对某些过敏性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的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肺气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所致!主要症状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大量清鼻涕。
艾灸能温肺固表,疏散风寒,治疗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对于鼻炎方面的疾病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
下面介绍艾灸治疗鼻炎的手法以及原理。
取穴:
迎香、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
1.迎香穴
迎香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
此腧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鼻塞、鼽衄、口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2.印堂穴
印堂穴归属督脉,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治疗高血压、失眠、鼻炎、感冒精神乏力等作用。
印堂穴的位置: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3.攒竹穴
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其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
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4.阳白穴
阳白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口眼斜、头痛等头目疾患。
5.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6.肺俞穴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我们都知道,肺主皮毛,“皮毛”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肤与毛发等组织,有分泌汗液、润泽皮肤、调节呼吸和抵御外邪之功能,是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
肺通过其宣发作用能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腠皮毛,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可见皮毛的功能是受肺气支配的,所以说“肺主皮毛”(《素问·阳应象大论》),“皮毛者,肺之合”(《素问·咳论》),“肺主一身之皮毛,在治疗鼻炎和外感的时候,肺俞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调理鼻炎和感冒的时候,除上述穴位外最好加上肺俞穴。
7.神阙穴
神阙穴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功效。
鼻炎一方面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元气(正气或阳气)不足,导致抵抗力差而导致。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灸面部穴位和肺俞穴针对性祛除外邪,另一方面也要固本培元,提升自身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调理鼻炎。
过敏性鼻炎,神阙的功绩甚至大于关元,过敏性鼻炎必灸之穴。
艾灸方法:
艾灸面部,从迎香开始艾灸,双侧,每侧艾灸时,迎香的部位多停留一会,感觉大热的时候,移到鼻梁,来回几个回合,感觉大热移动到印堂,多停留一会,感觉大热移到攒竹、阳白、太阳,面部艾灸下来大约是25-40分钟左右。每个部位大概在5-8分钟。
注意事项:
每灸10天休息3-5天,除此每天都要仔细灸。
调理时期,绝不可喝冰的、吃冰的东西。留意保暖,不可熬夜。治疗期间绝对不可行房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