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与舌体,在望诊意义指向上的区别

舌体可以视为人体深部的状态,从其大小、软硬、润枯、丰瘪, 可以了知人体体质的虚实、厚薄、寒热;从其颜色的变化(常色、红赤、青紫、暗色、苍白、无华),可以推断出人体气血是否充盈,以及在邪正相争过程中人体反应力的强弱、发病层次的深浅和病势的进退出入情况。

舌苔与舌体,在望诊意义指向上的区别,可视为标与本的差异。舌苔犹如地表的草坪或青苔,有其正常的形态、颜色、厚薄度和分布均匀度,舌体就是承载这些草坪或青苔的土地。

于是我们就容易理解了,舌体提示的信息,更多是关于机体本来的状态,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体的基本状态;而舌苔更能反映近阶段人体气机运行和邪正反应的变化。这是标与本的不同, 也代表着表与里的差别。

也就是说,临床诊治中,舌苔的厚与薄、洁与腻、致密与剥脱, 以及种种颜色的变化,比起舌体的变化,在层次上可以视为功能态水平”的变化,在发病时间上可视为更表面和“标”的变化。

以上,为望诊的基本格局。

舌苔-舌象

在临床中,更要时时坚持整体观念,切勿拘泥于一个或者少数几个舌象的变化,而轻易给出诊断,这样的诊断往往是不够完整、不够细致的。

所以必须四诊合参,把局部的病症、反应和患者的叙述,纳入患者本人形-气-神的整体格局中来综合判断,方能形成有关人体的“神机与气机”、本气的“虚实与开阖”,以及邪正斗争的“强与弱”、病势走向的“进与退”的总体认识。

这个时候, 清晰的舌象就能够起到再次“澄清”并强化诊断证据链的作用。


摘自《李辛的空间》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