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穴:十二经脉【经穴】作用介绍

关于五腧穴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类重要腧穴。

五腧穴的分布,是从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

每条经脉有五穴,十二经共有60穴。

五腧穴:井,荥,输,经,合


五腧穴各有所主病症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藏者取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意指各经的荥穴和俞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关于经穴

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穴主治肺之疾患:“经主喘咳寒热”。

肺属金,与大肠相表里。“喘咳寒热”,为邪袭肺,肺失宣降所致。

其他与此有关的病症,如咽敢咽喉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

小溲不利,大便失调,脉浮,则可以用经穴,以宣肺解表,止咳降气。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根据季节有“秋刺经”。

五输穴--经穴--手部

五输穴--经穴--脚部


十二经络之经穴:


1、肺经:经渠穴

经渠穴位的作用

①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②手腕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

穴位配伍:丘墟等主治咳嗽、胸背痛。


2、大肠经:阳溪穴

阳溪穴位的作用

①手腕痛;

②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现代常用于治疗腱鞘炎、中风半身不遂、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穴位配伍:列缺主治腕部腱鞘病。

阳溪穴、阳谷穴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3、心包经:间使穴

间使穴位的作用

①心痛、心悸、癫狂痫等;

②胃痛,呕吐;

③热病;

④臂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癫痫、癔病、疟疾等。

穴位配伍:心俞主治心悸:穴位配伍:后溪、合谷主治癫狂;

穴位配伍:内关、胃俞、中脘主治胃痛。

五腧穴:十二经脉【经穴】的作用


4、三焦经:支勾穴

支勾穴位的作用

①暴喑,耳聋,耳鸣;

②胁肋痛;

③便秘;

④瘰疬。

临床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等。

穴位配伍:阳陵泉、外关治疗胸胁疼痛;

穴位配伍:足三里、天枢治疗便秘;

穴位配伍:阳池、八邪主治手指震颤。


5、心经:灵道穴

灵道穴位的作用

①心痛,悲恐善笑;

②暴唁;

③肘臂挛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癔病、精神分裂症、尺神经麻痹、腕关节病、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等。

穴位配伍:廉泉主治舌强、暴唁、癔病;

穴位配伍:外关主治臂痛、指麻。


6、小肠经:阳谷穴

阳谷穴位的作用

①颈颔肿、臂外侧痛、腕痛等痛证;

②头痛、目眩、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③热病;

④癫狂痫。

现代常用于治疗尺神经痛、腮腺炎、齿龈炎、精神病、癫痫等。

穴位配伍:曲池、外关主治腕痛;

穴位配伍:百会、涌泉主治癫痫。


7、肝经:中封穴

中封穴位的作用

①疝气,腹痛;

②遗精;

③小便不利;

④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疝气、遗精、膀胱炎、肝炎、踝关节扭伤等。

穴位配伍:解溪、昆仑主治足踝肿痛;

穴位配伍:大赫、志室主治遗精。

中封穴、解溪穴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8、胆经:阳辅穴

阳辅穴位的作用

①偏头痛,目外眦痛,腋下痛,胸胁痛;

②下肢痿痹;

③瘰疬,疟疾。

现代常用于治疗腓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颈淋巴结结核等。

穴位配伍:环跳、阳陵泉主治下肢外侧痛;

穴位配伍:风池、太阳主治偏头痛。


9、脾经:商丘穴

商丘穴位的作用

①腹胀、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②黄疸;

③足踝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穴位配伍:天枢、阴陵泉主治腹泻、腹胀;

穴位配伍:三阴交主治脾虚便秘。


10、胃经:解溪穴

解溪穴位的作用

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垂足等下肢、踝关节疾患;

②头痛,眩晕;

③癫狂;

④腹胀,便秘。

现代常用于治疗足下垂、神经性头痛、胃肠炎、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穴位配伍:昆仑、太溪治疗踝部痛;

穴位配伍:商丘、血海治疗腹胀。


11、肾经:复溜穴

复溜穴位的作用

①水肿,腹胀;

②盗汗、身热无汗;

③肠鸣、泄泻;

④足痿、腰脊强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等。

穴位配伍:肾俞、关元、天枢、足三里主治泄泻;

穴位配伍:肾俞、脾俞、太溪、足三里主治水肿;

穴位配伍:合谷主治汗出不止。


12、膀胱经:昆仑穴

昆仑穴位的作用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

②癫痫;

③滞产。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踝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

穴位配伍: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治疗项强;

穴位配伍:太溪、丘墟、三阴交治疗足跟痛。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