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艾条悬灸-艾灸之【道】:调神
手持艾条悬灸-艾灸之道:调神
神怎么来的?
中医讲,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如果遇到阴阳离决、失神的人,艾灸也是无力回天的。
就像想调水,首先得有水可调一样,想调神,首先得被灸者有神可调。
《内经》里对于平人的神来源,并不是很看重。
从受精那一刻开始,“两精相搏谓之神”,就认为这是一个有神的生命体了,也就是人。
出生之后,水谷能够正常入胃肠,被吸收,“神乃自生”。
神乃自生,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啊!
神住在哪?
我们平时看一个人,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这个人精神怎么样”,这里的精神,还是偏于神。
也就是说,神不是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甚至是看得见的。
看得见神,还得学习一下,神在身体内的分布。
粗略地分,身体的形,就是偏里的脏腑和偏外的经络腧穴。
中医把五脏的藏神说得很清楚: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
这个并不复杂。
我们对比一下气的分布,总的来讲,就是周身一气,分开来看,在肾就是肾气,在肝就是肝气。
五脏之气,没有专门取个名字,而五脏所藏之神,却都有专门的名称,可见中医对神的看重。
至于经络腧穴,都是神气游行出入的通道。
像神阙、神门这样的穴位,都特别指出来,这是神常出入的地方;
而神封、神藏这样的穴位,看名字,就知道是神内藏的地方。
人体的腧穴,最形而下地看,有人说是反应区,感受刺激后做出反应;
高级点的看法,说是气的运行,扎针要得气。
真正讲到根子上,得说是神的游行出入,才到位。
神(正)与客(邪)
健康的人体,神是身体的主人,无一处不到,无一处不知。
而一旦神不足,邪气趁虚而入,客于身体之中,便有正邪之分。
《内经》上描述这种情况,就说:
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
此时正邪交争,神不能统辖邪客之处,需要一点外力的帮助,收复失地。
这时候我们做的事,就是调神。
调到什么结果?“使神内藏”,神又是身体的主人了。
此时表现出来,常常是人熟睡,睡觉神修复起身体来,效率才高。
这就是常常听到的识神退位本神出。
艾灸调神
调神的方法可以很多,艾灸之外,扎针、站桩、汤药等等,其最高境界,都是调神。
而《内经》昭示的智慧,告诉我们:
最高的是精神内守,其次才是四气调神,实在不行才有各类治法的辅助调神。
特别指出来这一点,有几点启示:
作为被灸者,被灸之后,要规律生活,顺应天地的节奏,善加呵护灸后“神内藏”的状态;
作为施灸者,为人施灸时,要能够置心一处,并且守得住。
精神内守,是味大药,建议常常服用;
遇到被灸者排病反应时,施灸者当提起正念,继续守住施灸的点,而不是丢下艾条就跑。
别怕,怕的时候,就不是精神内守了。
摘自“南岛艾灸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