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痛风取穴

痛风

西医中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

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

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曾列痛风专篇,云:

“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

“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清朝-林佩琴《类症治裁》:

“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

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

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

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

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

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

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艾灸治疗痛风

艾灸治疗以灸痛点为主,和肿胀的部位。

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和足三里,肾俞,腰阳关

因为我们不仅仅要治疗痛点,我们还要用艾灸的方式来恢复体能,来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用艾灸来升元阴元阳。

艾灸的主要功能也是驱、补、通、调。

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

艾灸来治疗痛风,不要期待神效,需要慢慢体会疗效,

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有的人出现的效果可能会很快,有的人出现的效果也许很慢,

但只要不放弃,用艾灸治疗痛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艾灸助阳,艾灸用火驱寒,驱除风邪。

艾灸治疗痛风以灸痛点阿是穴为主


如何预防痛风?

痛风病的发作常与饮食不节、着凉、过度劳累有关,因此预防发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戒酒。

2、避免过度劳累、着凉。

3、虾、蟹、动物内脏,含嘌呤高的食物应少食,菠菜=豆类等食物应少食。

4、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

5、牛奶、蛋类,大部分蔬菜、水果可不限。

6、发面面食放碱的粥类,因含碱性物质可促进尿酸排泄,保护肾脏,倡导食用。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