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古代直接灸理论是否完全适用艾条灸?

用古籍理论指导艾条灸概念的错位

无论是喜欢艾灸的人还是反对的艾灸的人,很多人都在谈艾灸,反对的人和支持的人都有自己言之凿凿的理由,但如果真的了解艾灸的历史,就会知道,这些理由、观点、证据,可能从基本概念上,都是错位的。

古代的“灸”就是指艾炷直接灸

每个人都听过艾灸,但是从古到今,艾灸的概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灸”这个词也是一样,如果从秦汉开始算,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的两千年多年中,

“灸”这个字都有且只有一个含义,即用艾绒做成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烧灼的治疗手段(直接灸)。

古籍里提到“灸”,一定是指艾灸,且一定是指用艾柱直接在皮肤上“烧灼”的方式,如果原料不是艾草,如果不是直接在皮肤上烧灼,一定会加以说明,

比如:

灯火灸、蜡灸、核桃灸、天灸、隔姜灸、隔蒜灸等等。

古籍里留下的海量的灸疗处方,只要说“灸”,都一定遵循这个原则,为什么?

因为几千年的艾灸实践中,最主要的方式只有一种,

就是用艾柱直接在皮肤上烧灼,所以“灸”的概念约定俗成,“灸”的概念别无他意,

就像“子曰”,一定是孔子说的,其他大咖,任你再牛,留言中都必须带着姓氏。

“灸”这个特定的概念,沿用数千年,

现代的“灸”多理解为艾条灸

但在最近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大多数人对这个变化一无所知。

大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新的艾灸方式出现了,

就是用点燃的艾条靠近特定部位灸疗的办法,这种灸法一经问世,就因为舒适、安全、有效等特点而广受欢迎,

这就是我们目前见到最多、使用最广的艾灸方法,其实这种灸法正确的称呼应该是“温和灸”或是“艾条灸”,

但因为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目前艾灸的主要方式,所以人们习惯性将艾条灸称为“艾灸”,至此,沿用数千年的“灸”的概念,就在不知不觉间被替换掉了。

“灸”的主体成了艾条灸,而过去使用了几千年的灸法,有了另外名字,叫“瘢痕灸”,也叫“化脓灸”。


之所以要说这么多来澄清概念,就是因为现在很多人对灸疗的概念完全是混乱的,无论是说灸疗好的人还是反对灸疗的人,

都搬出古籍做论据,功效从古籍里找,禁忌从古籍里找,没见谁去认真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差异,

古代的瘢痕灸和现代的艾条灸在理论上、机理上,有类似或互通的地方,

但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灸法,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用“瘢痕灸”的理论去分析评判“温和灸”的实践,都是不完全准确的。

艾灸的直接灸理念、艾条温和灸


我对瘢痕灸与艾条灸的实践

瘢痕灸

这种曾经沿用数千年的灸法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大夫和一些偏僻的农村还在使用,相关的研究报道也很少。

这样的局面是有原因的:

首先,理论上不为现代医学所接受是它不见于医院的原因;

再者,瘢痕灸的疼痛和留疤也是它不被很多人接受的重要原因。

我对这种灸法的实践也不多,一共也就几十例。

第一次是在自己身上施灸,大壮,如莲子大,每次五十壮,一共大概灸了一千壮左右,

这次的灸疗经历,除了疼痛,没有其他什么特殊的感受,完全不像另一位师兄在灸疗过程中能体会到种种堪称奇特的感受,

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瘢痕灸的操作,对灸疗后灸疮的形成、形态及愈合有了最切实的体会。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后面的瘢痕灸实践中领略了这种灸法的功效,曾:

治一老妇,高血压病史,检查发现多发性腔梗,左侧脸部麻木三日,疑为中风前兆,灸三里、悬钟各七壮,患者言灸后犹如心头的一块布被揭开,心胸头目顿觉清爽,一次灸疗后,脸麻再未发作,嘱每年立春自行灸疗一周,后随访身体健康,无中风等疾患。

治一胰腺癌晚期,每晚腹痛背痛剧烈,彻夜难眠,小壮瘢痕灸一次后,疼痛大减,睡眠无碍,患者一年后去世,但直到去世,未再出现明显疼痛。

治乙肝大三阳患者,每日小壮瘢痕灸,连续五十天,病毒数量低于检测下限,肝功正常,两对半检查为小三阳,继续艾灸中。

但是因为这种疗法的疼痛和创伤,所以这几十例病患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或相熟的患者。

最后要说明一下,我当初给自己做的瘢痕灸,属于:

大壮瘢痕灸,疼痛剧烈,灸疗后遗留瘢痕也大,我至今也不愿意再重复,而

小壮的瘢痕灸(麦粒灸),其疼痛程度一般人都是可以忍受的。


艾条灸

艾条灸也叫温和灸,主要的操作形式就是将艾条点然,距离穴位一定的高度后施灸,这种灸疗安全、舒适,对很多疾病有确实的疗效。

虽然很多人认为明代的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是艾条灸的雏形,但从具体的操作上看,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更接近隔物灸,和温和灸的操作有根本的不同,

真正意义上艾条灸,出现在五十年代,据说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朱琏女士所首倡,

继而在全国推广,但就我的感觉而言,艾条灸真正在中国大范围流行起来,

似乎是近十年的事,过去在医疗场所广泛流行的是温针,不是艾条灸。

虽然艾条灸的历史很短,虽然套用传统的灸疗理论放在艾条灸上不一定完全合适,但是因为安全、有效,适应症广,所以随着不断的传播,有很多人开始接受和使用这种灸法,我的灸疗实践,大部分是这种灸法。


原创:杨奇云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