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六大疗法介绍,药针为主、艾灸热起

中医治病的六大疗法

中医治病的六大疗法包括:砭、针、灸、药、按跷、导引

中医六大疗法介绍


1、砭:砭术、刮痧

砭又称砭石治疗。

砭石是一种能治病的石头。

砭石疗法现代即指刮痧疗法,只不过目前刮痧所用的器具由砭石,拓展到玉石、水牛角等材质。

具有疏通经络、排出毒素、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针:针法  

我们经常提及的中医疗法:“针灸”实际包含两个:针法和灸法。

而针法即指用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灸:灸法

“灸”字由“久”和“火”构成,意为长时间用火烧灼。

中医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即指这里的“灸法”,是用艾叶等制成艾条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补阳调神的作用。

4、药:汤药

汤药指用水煎服的中药。

现代工艺的进步,健康市场需求,研发出很多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的中成药。

5、按跷   按:用手按摩;跷:用脚按摩。

按跷现在即指推拿,指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

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

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6、导引术

导引术是常用的一种养生术。

“导”指导气,“引”指引体,通俗来说就是“呼吸运动”与“肢体运动”。

最古老的“五禽戏”,现在的“太极”“八段锦””气功“等即为导引术,

甚至可以说学生的课间体操、一些瑜伽也有对于导引术的运用。


中医六术古时分地域的适用

在《黄帝内经》里有一篇叫做《素问·异法方宜论》章节。

在这个章节里首先分析了“东西南北中”五方地势、地形、地质、气候、物产等各自的特点,

引出五方居民逐渐形成的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况,

在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长期作用下,其体质也形成差异,

所患的常见病、多发病亦不同,

因而五方所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也各具特色,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

简单来说,

东方沿海,东方的人吃鱼太多,其病发于表,所以适合砭。

西方的人吃肉太多,其病伤愈于内,所以适合用药。

北方寒冷,其病起于寒,所以适合用艾。

南方太热,南方人喜欢吃酸和腐食,其病伤于筋,所以适合针刺。

中央物产丰富,人生活安逸,所以适合按跷和导引。


药、针为现在中医的主用的疗法

随着中医产业化,中医六术的使用频度差异很大。

有名的中医,基本是一号难求,每天看上百个号,平均每人几分钟。

那么,几分钟里面,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开药方。

所以主流中医市场就是用药,基本上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医就等于中药。

其次,针刺时间会长一点,但医生只需在入针时操作就好。

所以一般中医院,保留的主要是这两种。

至于医院的按摩,是归入物理治疗的,一般不需要医生自己操作。


而导引,现在的八段锦、八部金刚、太极拳、瑜伽等培训班是遍地开花。

大家普遍没有把它们和中医联系这一起,而是和锻炼联系这一起。

而随着这两者的商业化,这两者更多的强调动作、拉筋等,而更少强调体内气的运行。

毕竟商业化就是要标准化,简单化。

我认为现在倒是“站桩”更接近于古代的导引。

虽然站桩没有什么动作,但是它更强调你身体的放松,然后去感知自己身体的感觉。


剩下的按摩、艾灸、刮痧这三类,由于操作时间较长,

基本已从医院绝迹,更多的存在于美容院、养生馆以及某些中医的工作室中。

同时,这三类中医手法,由于不需介入体内,中医药管理局认为即使做错了危险性不高,因此不需要中医执业证书。

这三类方法也各类中医爱好者学习、自我保健的主要方法。


艾灸逐渐热起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可以大致了解艾灸在中医方法中的地位了。

艾灸,其实是与中药方剂在中医的地位是相同的。

而医学名著《医学入门》中甚至提出”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这说明灸法能解决药、针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如,我们常说一个人”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治。

而药王孙思邈就认为,病入膏肓者,可以艾灸解决。

但是,由于艾灸需要的时间较长,很多医院已不开展艾灸治疗,使得艾灸这种治疗方法陷入低潮。

但是,最近艾灸开始逐渐热了起来。我认为是因为有两大推手在推动。

一是以中国中医超级IP人物徐文兵的厚朴堂主推的无为灸,

二是深圳某艾贴的推动。

前者是以手法技术推动,做出了许多疗效很好的案例,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播。

后者是以产品推动,通过互联网微商、多级代理等方式,销售代表已渗透到县一级的渠道。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