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足临泣穴】的功效与作用

【取穴】

足临泣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名解】

足临泣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出于窍阴……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输”。

《圣济总录》始名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输穴,五行属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

足临泣,足:足部;临:治理;泣:泪水,目之所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穴临于足,其气上通于目,主目疾。

足临泣属于足少阳胆经,其经脉和经筋从头至足循行于人体的侧面,足少阳经交会于带脉的带脉穴、五枢、维道。

带脉与阳明经、冲脉交会于气街并络于督脉,带脉还通过足少阴经别系于肾

足临泣系八脉交会穴之一,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瘰疬,胁肋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足跗肿痛,足趾挛痛。


【足临泣穴的功效与作用】

1、足临泣具有疏调肝胆气机、清泻肝胆之火、清头明目、疏风散热之功,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穴。

2、足临泣通于带脉,因而能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3、凡有凝滞郁塞之感者,此穴可以通之,即足临泣功用能通涩也。

4、有患乳疮者,乳汁因之不通,刺足临泣而通,须同时抚摩揉按全乳。

现代又多用足临泣治疗结膜炎、泪囊炎、乳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结核等。


【穴位配伍】

配丘墟、解溪、昆仑,主治足背肿痛。

配风池、太阳、外关,主治偏头痛。

配乳根、肩井,主治乳痈。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