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的施灸操作技术要点
艾灸时要找到最佳施灸部位,这样施灸才有效果,
而热敏灸的选穴一般在传统选择穴位的基础上,要找到对艾灸敏感的部位,
灸这些部位会出现:透热、扩热、传热等热敏现象;这样艾灸的效果最好。
热敏灸的操作技术关键可用十六字来概括:
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
前两句是有关施灸“部位”的操作技术关键,
后两句是有关施灸“剂量”的操作技术关键。
1、探感定位:
热敏灸在穴位选取上和传统选穴不同,是以感觉法确定最佳施灸部位,
即6种热敏灸感的出现部位为最佳施灸部位,
因此需要以艾热为刺激源,探查不同部位的灸感从而确定热敏穴位作为施灸部位。
2、辨敏施灸:
不同热敏灸感携带了不同的艾灸信息,尽管表明这些穴位都是热敏穴位,
但有首选与后选,主选与次选之分,这些需要我们分析、辨别。
如以出现热敏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
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而非热灸感中又以痛感优于酸胀感;
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在上述敏化穴位的分析辨别基础上从而采用相应的悬灸方法施灸。
3、量因人异:
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
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
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穴的施灸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
不同热敏穴位施灸时从热敏灸感产生:
[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
至热敏灸感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从10分钟至200分钟不等,
这就是热敏穴位的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
4、敏消量足:
热敏灸疗法强调,每次艾灸要达到个体化的消除穴位敏化状态的饱和灸量,
这是保证热敏灸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
每次给予艾热刺激的量最终取决于热敏化态穴位的消敏或脱敏量,
达到这个剂量灸疗疗效明显提高,这时穴位的热敏态转化为消敏态(即非热敏态)。
这个艾灸剂量就是这个热敏穴位的最佳充足剂量。
摘自《陈日新.热敏灸实用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