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作用:通经络、扶正气
艾草能从百草中脱颖而出,被古人选作灸焫的介质,是有其原因的。
传说古时候燧人氏钻木取火,所用之物就是——捣艾为绒。
因其生火之性,被称为「地之阳」,与「天之阳」太阳遥相呼应。
古人斫冰为轮,用冰磨成凸透镜,聚集太阳之火来点燃艾绒,称为引天之阳,入地之阳,补人之阳。
除了以艾做灸的温热之性,其辛香走窜的药性也是通经络的法宝。
古时候行军打仗,人们会利用艾草来寻找水源。
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之后,人们开始四处割艾草,然后堆起来点燃。
士兵散开了寻找,哪个地方从地下冒烟出来。
就在这个地方挖井,基本就能采到水。
艾草能通窜大地的脉络,找大地的水,一样也可以畅达人体的经络,调理我们的气血。
所以艾灸是一定要有烟有味,才能有芳香开窍的效果。
无烟艾并不属于纯艾,无烟艾的制作和烧炭类似,艾炭粉再加上粘合剂压制而成,
故无烟艾属于炭火,炭火宜炙肉,宜煎茶,但以炭火做灸则伤筋骨,耗阴血,实不可取。
邓海平《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的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主要是近红外线。
近红外线与人体穴位的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作用于穴位时,因共振而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将能量传至病灶。
通过受激共振,借助人体的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人体的阴阳失衡,提升正气。
对这种和谐共振,有人称为「艾点燃的温暖,是一种母爱的感觉。」
虽然,这些角度使我们对艾草的特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但无论是热效应、光效应,还是化学效应等等都只是艾草的一个剪影,无法概括其全貌。
来看看古人们有什么言简意赅的总结,《神灸经纶》云:
“夫灸取于火,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通经络、扶正气,这也许就是对艾草最简洁的诠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