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灸:就近取穴法
艾灸治疗:就近取穴
患病区域,既是致病因素如风,湿,寒,热,痰,瘀血等集中的区域,
更是患者的正气奋起抗敌的战场。
在患病部位的附近区域取穴施灸,能够快速直达病位,扶助正气,清除垃圾,去病除邪,同时又养正固本。
就近取穴,就像这一招亢龙有悔,威力巨大,却又灵动自由。
邪去而正益强。
以下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1、病位附近的任督二脉
躯干是我们体内藏腑之居所,是我们身体最为宝贵的部分。
任督二脉分别行于躯干的前后正中,对于相应的藏腑功能具有调节管控的作用。
又任脉统管所有阴经,为阴脉之海;
而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
如此有担当的任督二脉,自然是我们取穴的重点。
一般来说,穴位都具有近治的作用。
比如头部的穴位都能治头疼头晕等,胸部和上背部穴位都能治心肺和上肢问题,上腹部和下背部穴位都能治肝胆脾胃,而下腹部和腰骶部则可以治疗肾,生殖泌尿和下肢问题。
当然,每个穴位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下面列出常用穴位的主治(这里的穴位是指穴位周围区域吸收最好的点):
头项部
印堂:前额疼痛,鼻炎等;
百会:巅顶痛,提神醒脑等;
大椎:颈椎,外感,倒时差等。
身体上部
身柱:肺,如咳喘鼻炎等,促进小儿长个;
神道:心神和心胞;
膻中:心肺通治,女性乳腺和月经问题等。
身体中部
至阳:肝胆,如解酒,黄疸等;
脊中:脾胃,如肥胖,疳积,泄泻等;
中脘:肝胆脾胃;
神阙:调神,儿科诸病,小肠大肠的病变等。
身体下部
命门:肾,生殖泌尿等;
腰阳关和八髎区域:腰和下肢,生殖泌尿等;
关元:生殖泌尿,保健养生。
遇到病症,在相应区域寻找合适的灸点进行灸治,一般情况下都会有疗效。
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时,要反思是否还有没想到的因素。
比如孩子的病,是否有饮食积滞,脾胃是否受损?
那么需要先调脾胃,选择与脾胃相关的穴位艾灸。
成人的病,除了身体的瘀滞之外,还要考虑元气是不是过耗?
心神有没有收到伤害?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推拿疏通,选择能够培补元气,调畅情志的穴位进行艾灸。
2、病位周围区域
当病情性质比较单一而集中,或者位置距离躯干较远时,
不妨尝试在病位附近查找吸收点,往往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次艾灸课上,一位阿姨突发右下腹疼痛,据称以前曾有过急性阑尾炎发作。
当即安排实习同学为她施灸,取穴正是麦氏点
(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艾条刚一灸上,吸感强烈,阿姨说右下腹麻麻胀胀的,疼痛马上减轻。
半小时之后,疼痛彻底消除。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痛风发作时灸痛点;
带状疱疹,扭伤拉伤,严重静脉曲张等就近灸治,效果都是出奇的好。
总之:
同样是就近取穴,在任督二脉取穴重在调理相应的藏腑功能祛病,
在病位区域取穴则重在调节局部环境的气血失和。
两种方式在实际艾灸中需灵活掌握。
摘自“北京厚朴中医”公众号,作者:张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