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取穴原则

艾灸治疗总则,在《灵枢·经脉篇》中记载:

“盛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大意是:

属实的病证就要用泻法,

属虚的病症就要用补法,

属热性的病症刺针就要快速,

属寒性的病症就要留针,

阳气不足而下陷不起的就用灸法,

不实不虚的就取治于本经,

虚实夹杂的病证就要分经推求,调其虚实。

艾灸治疗取穴原则

临床上具体应用时,凡属实热的病证应泻宜针;凡属虚寒的病证应补宜灸。

但又不能完全以补泻来分针灸,而是针亦有补泻,灸亦有补泻,要在方法上运用技巧。


艾灸治疗原则大致如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髃、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佳。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