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气虚、血虚、气血双虚取穴

中医的虚实与我们生活中感觉到的虚实没关系。中医的虚证全是内在的,是体内阴阳失衡造成的。

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本病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不外乎:阴、阳、气、血。

归纳来:

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

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

虚劳之病,临床较为多见,只要使用辩证论治,整体治疗,善于掌握补益虚劳的穴位和补虚的方法及时机,确能收到较满意的理想效果。

艾灸治疗气虚、血虚、气血双虚取穴


根据五脏常见虚劳症候现归纳如下:


气虚:主指肺气,脾气虚。

血虚:主指心血,肝血虚。

阳虚:主指,心阳,脾阳,肾阳虚。

阴虚:肺阴,脾阴,心阴,肾阴虚.

以上四类病症临床多相互出现,例如: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脾肾阳虚等在诊病时一定要细心判别。


1.气虚


肺气虚:

主证:气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则:补肺益气

取穴:太渊、肺腧、太溪;

太渊,肺腧,合谷中府都是肺经补气要穴,

太渊主补肺气兼滋肺阴,合谷补肺气兼理肠气,中府补肺气更擅长宽胸理肺气,

肺腧纯补肺气少兼理气。

太溪补肾气兼滋肾阴,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气根于肾。


脾气虚:

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黄。

治则:健脾益气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合谷;

足三里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长补益肠虚胃脾虚证,不宜大泄。

阴陵泉,擅长健脾治血证除湿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肿减肥也常用它。

合谷和气海:功能相似善补全身之气。

当然伴大便稀证可加灸脾腧,因为脾腧善长纯补脾脏。


2.血虚:


心血虚:

主证:心悸,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

治则:养血安神

取穴:神门、心俞、三阴交

神门为心经原穴擅长安神可补可泄,补,可补心气,泄可清心火。

心俞多用来补心气补心血,不宜泄之。

三阴交脾经之穴但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长养血,补血,活血而且可滋养治疗全身之阴证。

像阴虚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肝血虚

主证:头晕目眩,心神不安,耳鸣;妇女月经少或停经,面色苍白

治则:补血养肝

取穴:三阴交、曲泉、肝俞间使

又用到三阴交了,凡血症都要用啊!血症一般都会牵扯到脾经,肝经心经的穴位。

曲泉作用养肝兼泄肝阳上亢。

间使主要用来行气通络,如果伴头痛头晕还应加太冲,太冲穴生下来就是扮演输泄疏导肝气的角色。

所以宜泄不宜补,太冲临床上要比行间穴好用。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