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五腧穴-五行-母子”补泻配穴法

本经补泻配穴法

本经补泻配穴法,即见某经之证候,辨其虚证实证,

按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运用五输穴进行补泻的一种配穴法。


五输穴之阴阳

所谓“五输穴”,是指位于人体肘、膝以下十二经脉六十六个重要穴位,

按照五行相生顺序组合成五类腧穴的简称。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把气血在经脉中由小到大的流行,

配合五输穴,并用井、荥、输(原)、经、合加以命名。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就明确指出: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因五输穴是人体气血流注的重要孔穴,所以对针灸的治疗意义很大。

相关知识链接:什么是五腧穴?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有哪些穴位?

 http://www.uufwz.com/cms/show-370.html


其与五行的关系,《难经·六十四难》云:

阴井木,阳井金;

阴荥火,阳荥水;

阴输土,阳输木;

阴经金,阳经火;

阴合水,阳合土。”

这段文字很重要,是临证运用母子补泻法的理论依据。

十二经起于井穴,

阴井为木,故阴井木生阴荥火,阴荥火生阴输土,阴输土生阴经金,阴经金生阴合水;

阳井为金,故阳井金生阳荥水,阳荥水生阳输木,阳输木生阳经火,阳经火生阳合土。


母子补泻法

所谓“母子”,是指脏腑经络所配属的五行相生关系:

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例如木,水生木,则水就是木之母;

木生火,则火就是木之子;

临床运用这种母子补泻法,

即当某经虚证时,可以补本经的母穴,乃至母经的母穴或母经的其他穴位;

若属某经的实证,可以泻本经的子穴,乃至子经的子穴或子经的其他穴位;

五脏五行相生克


根据“阳井金,阴井木”的五行关系

如诊得手太阴肺经之证,肺属金,若辨证属于邪热蕴肺或痰热郁肺的实证,

见咳嗽、气息喘促、痰多黄稠、身热、胸闷胸痛、脉滑数等,

“实则泻其子”,当针取肺经水穴尺泽(金生水),针用泻法;

若属肺气虚或肺阴虚,症见咳嗽气短,甚至少气不足以息,倦怠懒言,骨蒸盗汗,脉细数或细软无力等,

“虚则补其母”,当取肺经土穴太渊(土生金),针用补法。

又如足太阴脾属土,实则脾经湿热内结或脾约证,表现为脾积、腹胀、便秘、脘腹痞闷、四肢困重等,

“实则泻其子”,当针泻脾经金穴商丘(土生金);

若属脾虚证,见面色萎黄、腹胀便溏、少气懒言,

甚而四肢不温、完谷不化,或便血、经漏、带下绵绵、脉沉细迟等,

“虚则补其母”,当取脾经火穴大都(火生土),针用补法。

再如诊得足厥阴肝经之证,肝属木,若辨证属于肝阳上亢、阳热上攻于头者,

实则泻其子,针泻本经的火穴行间(木生火);

或加配心包络(同属厥阴经)之火穴劳宫,针用泻法;

也可加配心经(子经)的火穴少府,加强直折其火的作用;

心火被泻,火势削弱则不能铄金,金因而坚固,亦即发挥制木之用,而使木无太过。

这就是五行平衡五脏的治疗效果。

若辨证属于肝阴虚兼肾水不足者,症见腰膝酸软、耳鸣、少寐等,虚则补其母,

采用补肾水为主的配穴法,取肝经的水穴曲泉(水生木),

加配肾经(母经)的水穴阴谷,以强化滋水涵木之用。

肾水充则肝虚得补,肝木荣则可以制土,土受制约则无犯肾水。

因此,肾水足,肝木得以滋养,五行平衡五脏,诸症可除。

是为本经(或同经)补母泻子取穴的方法。


十二经母子补泻歌诀

为便于记忆,录《十二经母子补泻歌诀》如下: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

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十二经母子补泻穴列表如下:

十二经母子补泻穴列表


本文摘选自《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作者:单志华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