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灸灸术篇:艾灸取穴三种方法论

扶阳灸法,是灸界名家范长伟先生创立。

以“移天阳之火于艾,借灸火扶阳驱阴”的思想内涵,

利用艾灸刺激人体相应的经络穴位,而

达到补泻、调节、治理生命整体与局部气机的盈亏、紊乱与壅滞的一门简易自然疗法。

燃艾扶阳,柔形运火,以火化气,以气摄神,神气双养,正存邪除”是扶阳灸法的重要核心。

扶阳灸取穴方法论:

一、中心取穴篇:

中心取穴是以:五行观融合经络学施以阴阳辨析的取穴方法,也是灸之术的大论与总论。

土为五行之母,故建立以脾胃土行为中心的取穴思路。

而脾胃又辨脏腑之表里阴阳,脾为阴为血之本,胃为阳为气之原。

脏腑又以手足阴阳十二经首尾相连而运,

脏腑之神在其原穴,之用在其腧穴以联络表里,

因此以12原穴配合腧穴是取穴思路,而高下之分当记穴位和经络是死的,而五行阴阳变化是活的。

扶阳灸法之高之妙在于认知:三里穴为上中下左中右皆可推动之总穴,

艾灸三里穴使脾土左转而胃土右转互换,

胃之阳氣温肾水,肝血而鼓肝之生发,脾之阴清降心火化利肺金生水,

生生不息如卐字回转,是深悟“物极必反”特殊现象的上等扶阳养生灸术。

扶阳灸法取穴:脾升胃降


二、反三取穴篇:

生命是精氣神的整体运行,相对于中心论以“三里穴”作为运行的总穴总开关来体现整体性,

那么举一反三取穴之术在于以:五行元素相生相制相克的关系体现整体性。

“举一”为因病立取穴之方。

切记,病无单纯之病,必须筛选临床主要症状,

即明显、严重、急迫等影响最大的问题为取穴施灸的切入点,可戏称谓之:头痛医头。

辨此主要症状的脏腑归属,脏为阴、腑为阳取其俞募原穴,不足者阴补,太过者阳泻,是为本经施灸。

“反三”之制方为君臣佐使之意。

本经确立,则必有其母,必有其子,亦有其制。

本经不及,可推其母亦虚,其子过闹,其制过严,

故可以取其母之腧原穴以补增其供给,

取其子的腧原穴可补、可泻以减其需,取其制的腧原穴以泻宽松其制约。

本经太过则反,除肾水只补不泻。

故制方可以先以三里开脾胃之氣血,视其热壅寒痛脏腑综合反应,而后辨重点脏腑举一反三施治。

举一反三取穴制方是扶阳灸法通过五行推演的变化,

实现君臣佐使的取穴制方应对百病而不失整体性,是殊胜之扶阳治理灸术。


三、补泻篇:

补泻不仅是补升泻降的调氣方法,还是第三种取穴法,称为:四关穴调氣法。

取穴太冲,合谷,外关,皆可不及者补而太过者泻;

取太溪穴,无论不及还是太过,皆为补,以此调节人体整体氣机。

扶阳灸的基本思路为:火生一氣,灸调四相,五行施治;

可以对应解决一虚二乱三壅滞的病症。

扶阳门下实际治方施灸外加导引的按摩推拿手法,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诀窍:

论先后则:先泻后补;

论上下则:上泻下补左右通;

论左右则:左始补右始泻;

论时间则:上午补下午泻;

论艾火则:火轻而久为补、猛而短为泻;

论轨迹则: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论方向则:向外为泻向内为补;

论轻重则:重推重压为泻、轻推轻拨为补;

论数则:奇数为补偶数为泻;

论明灸火:则少火为补壮火为泻;

论明灸调息:则息前去火为补、息后去火为泻;

论阴阳:则阳泻阴补。

取穴定补泻要理解一个五行元素代表的脏腑分表里阴阳,脏为阴、腑为阳。

本经角度定补泻可以:

补则首选脏本之手足三经之原募俞穴,

泻则首选腑本之手足三经之原募俞穴。

针对四关穴的实际施灸的诀窍是:

肚脐以下归太冲、太溪两穴管补虚去寒;

肚脐以上归合谷、外关管去热除湿。


作者:贾波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