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艾灸法,要辩证施治、因病取穴
乳腺增生基本病机
乳腺增生中医称为“乳癖”,是由情志内伤肝气郁滞,
或思虑伤脾气滞导致痰凝于乳房所致的一种乳腺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病症。
朱丹溪云 :“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瘕,食郁而在痞满,此必然之理也 。”
陈实功云:“癖痞皆缘内伤过度,气血横逆结聚而生。”
中医学认为,痞瘕皆是形容气机不畅,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变化,传运失常,
在人体任何部位出现的胀满疼痛,时轻时重, 时隐时现,变化无常等症,
恰与乳房中结肿块、疼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随喜怒而增减等症相符,故以乳癖名之。
基本病机是肝脾失调,气滞痰凝。
从经脉循行看,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侧,足少阴肾经、任脉行乳内侧,冲脉散胸中。
所以本病病在胃经,涉及肝、脾、肾及冲任二脉。
乳腺增生艾灸法,要辩证施治、因病取穴,这样能更好的去根。如下:
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
肿块发生在乳房一侧或两侧,以胀痛为主,情绪起伏较大时胀痛明显,可伴有胸胁疼痛胀满,口苦,头晕。
舌暗红,苔薄白或黄。
选穴如下:
乳根穴:在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中线4寸处。
膺窗穴:在胸部,乳头直上,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处。
灸乳根穴、膺窗穴,能活血行气,促使结块消散。
太冲穴:在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灸太冲穴能平肝泄热、舒肝养血。
合谷穴:即通常所说的虎口,并拢拇指时肌肉隆起处。灸合谷穴能通经活络,经络通畅,有助于疏解肝郁。
血海穴:大腿内侧,距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2寸处,约一个大拇指指节对应指尖压痛处。灸血海穴能理气活血,血行通畅,肝郁更容易消解。
灸法:艾条温和灸,灸至局部皮肤灼热潮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脾虚痰阻型乳腺增生
脾虚痰阻会导致痰凝于乳房,从而导致乳腺增生。
其症状为:乳房可触及大小不同的肿块,单发或多发在一侧或双侧,伴有神疲,身体困重,头痛如裹,肢体乏力,食少,大便烂或稀,面色淡白。舌淡。
选穴如下:
乳根穴:在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居前中线4寸处。
期门穴:锁骨中点垂直向下第六肋间隙(即肋骨之间的凹陷处,距前正中线4寸)。灸期门穴能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灸阴陵泉穴能健脾理气、通经活络,起到止痛散结的作用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从踝关节后方,沿骨的边缘向上推行至尽头处即是)。灸脾俞穴能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运化掉凝结的痰湿。
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灸足三里穴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化淤消肿,并能健脾补胃。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左右,以局部皮肤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3天,进入下一个疗程,尽量坚持5个疗程最好。
简单艾灸法
初学者找不准穴位没关系,认准阿是穴就成了,也就是哪里疼痛就艾灸哪里,活血化瘀、消瘀散结效果很好,艾熏患处、在穴位上做大面积的回旋灸就行。
乳腺增生注意事项
1、饮食清淡:
从西医角度来说,在各种肉类食物中普遍都含有大量的热量、大量的胆固醇,这些物质会刺激人体分泌更多的荷尔蒙,从而导致乳腺增生的形成。
油炸食品含有大量油脂,过量油脂会加速体内雌激素生成,使乳腺增生更严重。
咖啡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同样会刺激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从而导致乳腺增生更加的严重。
除了咖啡之外,还有像可乐、雪碧等刺激性的饮料都会增加乳房组织的体液,从而加重乳房的肿胀感,同时还会让乳房感觉到不适。因此在乳腺增生不能吃什么的问题上,刺激性饮料必须要禁止。
当然,刺激性的辣椒等调味品也是要禁止的。
2、调理情志
乳腺增生常见于平时易生闷气、心情不畅的女孩子。
其证或阳虚,或气滞。阳虚则阴聚成块;气滞而痰饮血瘀为患。
日常要注意自我调畅情志,多些正面的、向上的、积极的、开心的情绪,而忌心存怨恨恼怒烦及忧郁、失望、悲观等负面情绪,否则病必不可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