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调理【肩周炎】取穴

关于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

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肩周炎症状:肩部酸痛沉重,向颈部、胳膊放散,日轻夜重,局部有局限性或者广泛性压痛、遇寒痛,遇温缓,外展、外旋、后伸等活动受限。


一、中医认识肩周炎

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脏腑患病,迁延至肩部疼痛,日久形成弊政,身体素质变弱,气血不足,肩部失于濡养,发生肩部筋经肌肉萎软;

外因风寒湿邪,神虚犯肩,肩部因失常负重,造成劳损,曾因肩部外伤等因素均可治肩部及肩周围气滞血瘀寒凝气滞血瘀导致。

本病的发生多于气血衰退,风寒湿邪或者长期慢性劳损,致使径路阻滞,气血不畅,或与外伤有关。

二、西医认识肩周炎


1.肩部原因

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临床表现:

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怕冷、压痛、肌肉痉挛与萎缩


艾灸治疗肩周炎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止痛消炎的功效,治疗肩周炎有比较好的效果。

艾灸治疗肩周炎选穴:

阿是穴、肩井穴、肩髎穴、肩髃穴、天宗穴、曲池穴。


1、阿是穴:

即局部疼痛部位。阿是穴是不确定的,简单来说痛点就是阿是穴。

2、肩髎(liao):

【标准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取法】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是本穴。

【主治】该穴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3、肩髃(jianyu):

【标准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主治】该穴有通经活络,疏风散热之功,主治肩背部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配穴:肩胛痛加天宗、肩贞,上臂痛麻加臂臑、曲池

4、天宗: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

5、肩贞:

【标准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主治】该穴有清头聪耳,通经活络之功,主治1.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耳聋;2.其它:肩关节周围炎

6、臂臑:

【标准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曲池上7寸。

【取法】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

7、曲池:

【标准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主治】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灸法:用御冰台蕲艾条做温和灸,或用艾柱做隔姜灸,每穴15-20分钟,7天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点击文章尾部“阅读原文”即可购买御冰台蕲艾条。


肩周炎辅助治疗方法:

1.取粗盐或精盐1.2千克,把分装成几个小纱布袋子,将盐袋加热,轮流放在肩部热敷,每次敷半个小时。

2.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外关穴,用垂直按揉法按揉中渚穴,三焦经循行于肩部,中渚,外关为三焦经穴位,外关为八脉交会穴,一穴同属数经,中渚为三焦经的腧穴,专治体重节痛;二穴配合可疏通肩部经脉气血,治疗肩周炎。



艾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