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乙肝的治疗方案(慢性与急性乙型肝炎)
乙肝在我国的患病率很高,有多家医院声称可以治疗这种疾病,但是,多数医院都是控制症状或改善体质,如果真能治愈,那种几率不会高于5%。
如果仅仅是改善和控制,那么这么简单的要求,你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调整,就是用各种方法达到你的机体平衡。
所谓人患病了,那么就是我们的机体在某个时段不平衡了,那么我们就靠中医,人为地为他们制造平衡。
就用这些能调整人体平衡的方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按摩、艾灸、放血疗法等治疗手段使机体平衡。
《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可见灸法效力之大。虽然针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有共同之处,但灸法独具专长,不能以针代灸。
艾灸治疗乙肝的治疗方案
针对疾病:乙肝;
治疗方法:用直接灸的办法,反复施灸,结疤或化脓(分泌物)。
用最精细的艾绒,搓成艾炷,如麦粒大小,放在穴位上点燃,此时穴位有轻微的灼热感,但这种感觉一秒钟即过。
反复施灸,结疤或化脓(分泌物)。
每次10分钟左右,一日灸1次或隔日灸1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计2~3个疗程可见初步疗效。
急性乙型肝炎取,取肝俞,阳陵泉行化脓灸,配合大椎、中脘、阴陵泉行非化脓灸。
慢性乙型肝炎取足三里穴。
治疗乙肝我采用直接灸的办法,取穴以组合取穴为主。
取穴方法主要以辨证为主,
急性乙型肝炎中医认为属湿热困脾型,
慢性乙型肝炎则为虚证。
我把两个证型的取穴列在下面,应用时如果能随症加减,则效果更好。
急性乙型肝炎
病人有寒热口苦、眼黄身黄、恶心、呕吐、舌胖大,苔厚腻、食欲减退、小便黄、腹胀胁痛、四肢倦怠,等症状的属于急性乙型肝炎(湿热困脾型),
主穴取肝俞,阳陵泉行化脓灸,配合大椎、中脘、阴陵泉行非化脓灸。
肝俞
在背部第九胸椎旁开1.5寸。正坐垂肩前伏取穴,为肝脏的背俞穴。
在经穴上,它与肝脏有经气直接输注关系。
主治一切肝病,是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穴位。
主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大、黄疸、胁痛等症。
阳陵泉穴
屈膝90度,在膝下腓骨小头之前下部凹陷处,将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作为两点向下呈等边三角形,即是阳陵泉穴。
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合治内腑,为五俞穴之一;筋会于阳陵,是八会穴之一,为下肢主要穴位。
肝与胆相表里,有疏肝清胆、泄热利湿、舒筋活络的作用。
主治急慢性肝炎、黄疸、胆囊炎等。可以改善肝功能,有降转氨酶之功效。
大椎穴
在项下背上正中,第七颈椎之下,第一胸椎之上,棘突陷凹之间,正坐平肩,略低头取穴。
是督脉经之要穴,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手足六阳之会,
主管全身阳气,称为‘阳脉之海’,通阳解表,清脑宁神,为全身强壮穴。
主治呼吸、神经、血液系统诸病。有主寒热、消黄疸、提精神治疲乏之效。
中脘穴
在上腹之中央,仰卧从脐中到剑突1/2处是穴。
适在胃上,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效。
主治肝炎,腹胀,呕吐,溺赤,食欲不振,胁下痛,泄泻,目黄振寒等。
阴陵泉穴
屈膝,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凹之中间深处为阴陵泉穴。
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属水。有化湿利尿,健脾胃,理肝肾之功效。
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失禁或尿潴留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急性乙型肝炎虽有湿热,但不像急性黄疸性肝炎(甲肝)那样突出,况且“热病可灸”,用灸法效果理想,如果能配合中药清肝利湿之剂疗效会更好。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以灸足三里穴为主。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灸此穴对病体、健体均可使用,不但预防肝炎,还可以增加免疫力。
灸法和上面一样。灸足三里穴一段时间以后,就会马上见效。
能吃、能睡、精力充沛,是最明显的感觉。
中医认为慢性肝炎常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为标。
在治则上,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本病主病在肝,而累及脾肾,久则肝脾肾三脏皆病,必须以此选方遣药。
用灸法治疗,则比较简单,概括性强,虽然其病因病机复杂,而灸法是以强健身体、调整免疫功能为主,所以证型不必严格区别,症状不必细分,也不必针对某种生化指标,只要选用主穴就可以统治诸疾。
能使脾胃健壮,增加营养,调整免疫,抵抗病毒,自能消除症状,促进肝细胞及肝功能的恢复。
艾灸治疗乙肝病例
我亲手治愈的两例例乙肝病例,希望看到的患者能够对艾灸充满信心,
案例一:张某某,男,46岁,农民。
患胃病1年多,近3个月来症状加重来我这儿求医。
过去身体很好,是一个强劳力。
自前年发现吃饭后不舒服、食量减少,一直按胃病治疗,吃了很多胃药无效。
现右胁胀痛,夜间剧烈,全身乏力,不能劳动。
食量减少,时有恶心、呕吐。
双下肢反复出现浮肿,小便发黄、浑浊,体重减轻10公斤。
面诊精神不振,面色污秽,青暗无光泽,呈慢性肝病重病容,活动则气短头晕,不能支持。
建议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化验单显示为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具体数据略)和肝硬化腹水。
我采用直接灸法配合中药方剂,经过80多天施灸,服中药20余剂,疗效甚好,食量增大,腹水及浮肿消失,体力充沛,精神愉快,面色红润。
体重增加8公斤,外表一如常人,热爱劳动,常自找活干。
经医院检验:指标正常。病已向愈,嘱其不时施灸,停止服药,平时注意多休息。
案例二:金某某,男,6岁。
近几个月来食少,厌油,恶心,不爱玩。
他母亲观察有几个月不爱吃东西,疲乏无力,经医院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
因为不爱吃药,故单用灸法。
取穴阳陵泉、肝俞(化脓灸),用极细之艾绒,麦粒大之艾炷直接灸,每穴3壮,每日1次,
用轻灸法,介于化脓灸与非化脓灸之间,开始孩子难以接受,哭闹不休,勉强灸几壮,不太热就去掉,
经过20余日之后灸疮如小黄豆大,改成间日1次,每次每穴灸7壮,
患儿食欲渐增,精神好转,活泼贪玩。
施灸满2个月时,经医院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总之,直接灸法适用于各型肝炎,能治能防,只要给灸法提供时间,尽管使用,长灸必然生效。
需要说明的是对重症、暴发型应以其它治疗方法为主、艾灸为辅,这样才不致误事。
作者:单桂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