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俞穴】古籍记载及艾灸功效作用

1. 什么是脾俞穴?

脾俞名解:脾,脾脏也。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脾俞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出自《灵枢》,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脾俞穴在背部的中部,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它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


2.取穴法 

脾俞穴在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

简便取法:可先摸到肩胛骨下解平为第7胸椎下。

艾灸脾俞穴


3.特性 

“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水谷,主四肢,肌肉,能统摄血液,开窍于口唇;

胃司受纳,通主水谷。

故皆为仓禀之官,主宰中焦,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胆,胰等的消化和吸收作用。

所以这里说的脾脏,具有运化五谷精气及输布津液于全身的功能,是供给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

在精神方面是意与智之所茂,故有智慧囊之说。凡属诸虚胀满皆为脾病


4. 艾灸脾俞穴的功效作用

(1) 消化系统可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缺乏食欲,急慢性肠炎,痢疾,泄泻,肝炎,黄疸,肝脾大,胃痉挛。

(2) 治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子宫下垂。

(3) 治营养不良、水肿、四肢沉重,失眠,喘息。

(4) 治湿疹,荨麻疹。


5. 脾俞穴的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脱、便秘。

配章门:为俞募配穴法,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腹胀。

配膈俞、大椎:有扶脾统血,清热止血的作用,主治吐血,便血。

配足三里、三阴交:有清热利湿,健脾养肝的作用,主治黄疸,肝炎。

配大肠俞、胃俞,治急慢性肠胃炎。

配胃俞、中脘、内关、公孙,治腹痛、泄泻。

配关元、归来、三阴交、隐白,治崩漏。

特效按摩:当吃饭没胃口时,不妨按按脾俞穴,很快就会感觉有点饿了。


6. 中医古籍有关“脾俞穴”的记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

《针灸甲乙经》: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大肠转气、按之如覆杯,热引胃痛,脾气寒,四肢急,烦不嗜食,脾俞主之。黄瘅善欠,胁下满欲吐,脾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虚劳,尿血,白浊,灸脾俞百壮。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肤,灸脾俞,随年壮。

《针灸大成》:黄疸,善欠,不嗜食。

《医宗金鉴》:小儿慢脾风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距各一寸五分……腹胀引胸背痛,食饮倍多,身渐羸瘦,黄疸善欠,胁下满,泄利体重,四肢不收,痃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

《类经图翼》:此穴主泻五脏之热。



艾灸百科